岗梅叶
《*辞典》:岗梅叶
拼音注音
Gǎnɡ Méi Yè
出处
《岭南草药志》
来源
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叶。随时可采。
功能主治
治感冒,跌打损伤,痈毒,疔疮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者1~2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疖肿:岗梅鲜叶,捣烂外敷。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②治疔疮:鲜岗梅叶适量,加糯米、红糖共捣敷患处。(福建)
③治跌打损伤,疮疖痈肿:鲜岗梅叶,捣烂外敷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④治感冒发热:鲜岗梅叶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岗梅叶
拼音注音
Gǎnɡ Méi Yè
英文名
leaf of Roughhaired Holly
出处
出自《岭南草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(Hook.f.et Arn.) Champ.ex Benth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ex asprella (Hook.f.et Arn.) Champ.ex Benth.采收和储藏:随时可采,鲜用。
原形态
梅叶冬青 落叶灌木,高3m。小枝无毛,绿色,干后褐色,长枝纤细,均是明显的白色皮孔。叶互生;叶柄长3-8mm;叶片膜质,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3-7cm,宽1.5-3cm,先端渐尖成尾状,基部宽楔形,边缘具钝锯齿,中脉上面稍凹下,侧脉6-8对,网脉不明显,上面或仅脉上有微毛,下面无毛。花白色,雌雄异株;雄花2-3朵簇生或单生叶腋,花4-5数,花萼直径2.5-3mm,无毛,裂片阔三角形或圆形,基部结合;雌花单生叶眼,花梗长2-2.5cm,果时可长达3cm,无毛,4-6数,花萼直径2.5-3mm,花瓣基部结合,子房球状卵形,直径约1.5mm,花柱明显,柱头盘状。果球形,熟时黑紫色,直径5-6mm,果梗长2-3cm,分核4-6颗,背部有深沟,内果皮石质。花期4-5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生于海拔400-1000m的山谷路旁灌丛中或阔叶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苦;甘;凉
归经
心;肺;肝经
功能主治
发表清热;消肿解毒。主感冒;跌打损伤;痈肿疔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品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甘蔗
- 花叶假杜鹃
- 观音莲
- 尿桶弓
- 蚌兰叶
- 腊梅花
- 杠香藤
- 扭筋草
- 吹风藤
- 饱饭花枝叶
- 广玉兰
- 蓖麻子
- 刺榆
- 刺竹叶
- 甘青雪莲花
- 蚌粉
- 桂花子
- 薄雪火绒草
- 荔枝草
- 老蜗生
- 狗屎花
- 花椒叶
- 肋柱花
- 垂果大蒜芥
- 奶椎
- 花斑叶
- 刺楸树叶
- 南天竹梗
- 鲩鱼
- 刺梨花
- 蚌兰花
- 花叶子
- 绿衣枳壳
- 老米酒树
- 补血草
- 花杜仲藤
- 甘青铁线莲
- 刺芫荽
- 刺楸茎
- 胡麻叶
- 冲天伞
- 桂竹糖芥
- 老鸦胆根
- 蕙兰
- 虎睛
- 囊距翠雀
- 荷青花
- 虎皮草
- 甘菊花露
- 岗边菊
- 绿花耧斗菜
- 感应草
- 桂花枝
- 广石豆兰
- 橄榄根
- 杠木
- 干蕨鸡
- 栝楼
- 胡颓子根
- 南瓜蒂
- 钓鱼竿
- 红雪柳
- 羊奶果
- 枸骨叶
- 葛菌
- 涩草
- 地菍
- 萆薢
- 刺玫
- 桂皮
- 腊梅
- 桂木
- 狗血
- 石枣
- 鳖血
- 鳖头
- 四叶七
- 构菌
- 筀笋
- 桂枝
- 藁本
- 甘草
- 寒莓
- 鸱鸺
- 瓜蒌
- 狗齿
- 狗宝
- 化药
- 华清香藤
- 刺葡萄
- 枸杞子
- 蝎子七
- 血苋
- 尿泡草
- 枸橘核
- 柠条根
- 沙旋复花
- 豺肉
- 地黄
- 地柏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