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克马叶
《中华本草》:白克马叶
拼音注音
Bái Kè Mǎ Yè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安息香科植物垂珠花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yrax dasyanthus Perk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叶,晒干。
原形态
乔木,高3-20m。树皮暗灰色,嫩枝密被黄色星状毛,成长后脱落。叶互生;柄长3-7mm,密被星状短柔毛;叶片倒卵形、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7-14cm,宽3.5-6.5cm,先端急尖或钝渐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两面疏被星状柔毛,后脱落仅在叶脉上有毛,边缘有细锯齿;侧脉5-7对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,长4-8cm,具多花,花序梗及花梗密被黄色星状柔毛;小苞片钻形,长约2mm,密被星状毛;花萼杯状,外面密被星状毛,萼齿5,钻形或三角形;花白色,5裂,裂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外面密被白色星状柔毛;雄蕊10,上部分离,下部联合成筒;子房密被星状毛,花柱细长。果实卵形或球形,直径5-7mm,先端具短尖头,密被灰黄色星状绒毛,平滑或稍具皱纹。种子褐色,近长圆形。花期5-6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1700m的丘陵、山坡及溪边杂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西南及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矩圆状椭圆形、椭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,长3-10cm,宽2-5cm,两侧多少不对称,脉在下面隆起,第3级小脉近于平行,叶棕褐色,边缘有刺;叶柄短,长1-3mm。气微,味苦而甜。
性味
甘;苦;性微寒
归经
肺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润肺;生津;止咳。主肺燥咳嗽;干咳无痰;口燥咽干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~15g。
各家论述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润肺止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白克马叶
拼音注音
Bái Kè Mǎ Yè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安息香料植物垂珠花的叶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垂珠花,又名:白花树。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约8米。嫩枝被星状毛,后变光滑。叶互生,椭圆状长圆形至倒卵形,长5~10厘米,宽2.5~5厘米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先端长尖或短尖,上半部边缘具细齿,上面无毛,下面初期被疏生的星状毛,后即脱落;叶柄短,长1~2毫米。总状花序,具花10余朵;花梗长6~8毫米;花萼钟形,具不规则细齿,外被星状毛,宿存;花冠白色,长1.5厘米,5裂,裂片披针形,在花蕾时呈镊合状排列;花柱与花冠等长。果实圆卵形,长约6毫米。花期5~6月。果期7月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山中阳坡杂林中。分布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《贵州民间药物:"性寒,味苦而甘。"
功能主治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润肺止咳。治肺燥咳嗽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赤阳子
- 齿缘钻地风
- 车前子
- 陈火腿骨
- 长前胡
- 齿瓣石豆兰
- 赤车使者根
- 长节珠
- 长节耳草
- 长春七
- 陈仓米
- 薜瓣
- 醋栗
- 犀肉
- 密花山矾
- 大风子
- 柏脂
- 对生耳蕨
- 大活
- 紫楠
- 鸡根
- 白线薯
- 焦栀子
- 白果根
- 点地梅
- 大芒萁
- 大报春花
- 赪桐叶
- 绒毛诃子
- 淡竹笋
- 大羊角瓢
- 大泡通
- 紫茎棱子芹
- 杜梨
- 紫茉莉
- 紫背金盘草
- 豆豉姜
- 白刺花叶
- 绒毛桢楠
- 白前
- 剑叶耳草
- 白柳
- 梓白皮
- 短叶蹄盖蕨
- 欧泽芹
- 紫云英马蓝
- 赤沙糖
- 醋
- 鸱肉
- 天蓬草
- 接骨木花
- 赤小豆芽
- 长白楤木
- 赤地榆
- 车桑仔
- 车螯
- 长筒马先蒿
- 大头茶果
- 赤链蛇
- 苦连翘
- 赤扬
- 东北溲疏
- 单根木
- 东北卫矛
- 东北延胡索
- 倒根蓼
- 大过山龙
- 赤火绳
- 紫地榆
- 大叶钩藤根
- 长青草
- 赤腹松鼠
- 赤楠蒲桃叶
- 长距鸟足兰
- 紫椴
- 陈芥菜卤汁
- 齿瓣延胡索
- 紫堇花
- 齿叶橐吾
- 紫绿草
- 紫筒草
- 赪桐
- 除虫菊
- 长松
- 赤铜屑
- 车前状垂头菊
- 长柄臭黄荆
- 赤瓟
- 赤石脂
- 长叶紫珠
- 嫁(虫戚)
- 家独行菜
- 秘鲁香胶
- 鹿骨
- 鹭鸶兰
- 早谷藨
- 笔仔草
- 杨树花
- 制草乌
- 一味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