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毛草
《*辞典》:白毛草
拼音注音
Bái Máo Cǎo
别名
伏地蜈蚣草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
出处
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
来源
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。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达80厘米。根细,稍带紫红色,生数茎。茎直立,枝铺散,全株密生开展的白毛。叶互生,无柄,长圆状披针形乃至广线形,长2~3.5厘米,宽3~4毫米,先端钝。总状花序生于茎顶,较长,有苞叶;萼片5,披针状线形,基部合生;花冠浅红紫色或蓝紫色,外面有毛,花筒细长,长约7毫米,裂片短而钝,卵圆形,略张开。小坚果卵状三棱形,先端尖,长约2毫米,有短柄,表面具有大小不等的疣状微凸起。花期4~6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草原、沙漠地区的固定沙地、山坡、沙质地。分布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陕西等地。
性味
苦,温。
功能主治
治小关节疼痛。
复方
治小关节疼痛:白毛草三钱,煮水内服,长期服用或加桑椹三钱同煮,效果更好。也可制成散剂服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青胡桃果
- 冬瓜皮
- 铅霜
- 滴血根
- 乔木刺桐
- 大叶拿身草
- 薇籽
- 异穗卷柏
- 鼠李皮
- 野槟榔
- 鲫鱼脑
- 鸡矢藤
- 七角白蔹
- 哉果
- 焦槟榔
- 一味药
- 制草乌
- 三七
- 珍珠母
- 无患子叶
- 油柑木皮
- 姜炭
- 苕叶细辛
- 酒
- 玉溪天仙藤
- 栀子
- 肾果小扁豆
- 燕麦草
- 鸭舌草
- 野花椒叶
- 素兴花
- 无患子中仁
- 石龙子
- 早禾树
- 藤子甘草
- 盐匏藤果
- 竹叶
- 雕头
- 骑马参
- 柱果木榄叶
- 大乌爪金龙
- 有柄石韦
- 钓杆柴
- 豆瓣还阳
- 龙牙楤木果
- 苎麻根
- 定木香
- 大叶凤尾
- 白毛藤
- 软蒺藜
- 大膜盖蕨
- 白胶香
- 白脚威灵
- 大山黧豆
- 大独脚金
- 大叶矶松
- 白毛夏枯草
- 安息香
- 网眼瓦韦
- 网脉山龙眼
- 莲须
- 辣根菜
- 榄李树汁
- 莱菔缨
- 蓝靛
- 酪
- 落葵花
- 牛脂
- 蓝花绿绒蒿
- 鲈鲤
- 牛靥
- 牛耳朵
- 理肺散
- 痢止草
- 牛耳枫子
- 牛背鹭
- 绿兰花
- 蓼子草
- 牛皮草
- 菱粉
- 牛心茄子
- 钮子药
- 小白花苏
- 裂叶心翼果
- 澜江百合
- 魿鱼
- 蒌油
- 狼萁草
- 癞皮根
- 梨
- 连香树果
- 雷公七
- 钮子瓜
- 小石松
- 小酒饼花
- 牛角七
- 楝叶
- 蓝花茶
- 牛泷草
- 小石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