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梗黄堇
《中华本草》:粗梗黄堇
拼音注音
Cū Gěnɡ Huánɡ Jǐn
别名
粗荚黄堇、马尾黄连、土黄连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粗梗黄堇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ydalis pachypoda (Franch.)Hand.Mazz.[C.tibetica .f.et Thoms.var.pachypoda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粗梗黄堇 多年生草本,高5-15cm,无毛。根常扭转成马尾状,长10cm。根茎圆柱形,先端覆有黄寒暑假色鳞叶。茎1-3条,直立。叶全部基生;叶柄长2-4cm,基部成鞘;叶片轮廓长圆形,较叶柄略长,宽约1.5cm,羽状全裂, 裂片3-5对,宽卵形,再一至二回三至五出掌状分裂,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卵形,长约5mm,宽2-4mm,先端渐尖或具短尖,并被白粉。总状花序顶生,着花5-10朵,近伞形排列;下部苞片匙形,叶状,短于花梗,,上部苞片披针形,长于花梗;花梗粗壮,下部者长2-4cm,上部者长约1cm;花冠橙黄色,长20-22mm,外轮上瓣具鸡冠状突起,距近直,占花瓣全长的2/3,外轮下瓣明显向前伸出;子房狭倒卵形,柱头近方形,先端2裂,基部下延。蒴果下垂,椭圆形,长约8mm,直径约3mm,花柱宿存。种子数枚,2列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300-4600m的岩石隙缝或砂石坡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痈肿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蚕茧草
- 菜头肾
- 粗灰钉
- 草本三角枫
- 茶绒
- 葱汁
- 粗叶悬钩子
- 缠竹黄
- 草灵仙
- 蛏壳
- 穿破石
- 菜豆树
- 穿耳菝葜
- 紫玉簪
- 蟾蜍肝
- 赤小豆
- 车前
- 紫荆皮
- 长刺卫矛
- 粘毛鼠尾草果
- 车前草
- 蟾皮
- 藏羚角
- 苍耳子
- 穿根藤
- 豉汁
- 粗叶木
- 臭黄荆根
- 草本威灵仙
- 臭草
- 粗榧子
- 臭蒿
- 翅子木
- 粗榧根
- 茶子心
- 草独活
- 臭茉莉
- 臭牡丹
- 臭菘
- 蚕退纸
- 茶子饼
- 草石蚕
- 臭节草
- 粗黄草
- 臭矢菜
- 臭梧桐
- 草龙根
- 草苁蓉
- 臭黄荆子
- 臭牡丹根
- 臭黄荆
- 臭节草根
- 臭山牛蒡
- 粗毛鳞盖蕨
- 臭梧桐花
- 粗腿羊肚菜
- 臭黄荆叶
- 臭常山
- 茺蔚子
- 藏菌陈
- 臭威灵
- 臭灵丹
- 大叶熊巴掌
- 新疆一支蒿
- 茳芒决明
- 樗鸡
- 虉草
- 席草
- 慈姑叶
- 砗磲
- 磁石
- 犀角
- 信石
- 小蓟
- 朝鲜梾木枝
- 星毛羊奶子
- 小果野葡萄藤
- 川山橙果
- 川山橙根
- 柽乳
- 慈竹叶
- 慈竹沥
- 杏花
- 川梨
- 慈姑花
- 慈竹茹
- 旋花
- 喜树叶
- 慈竹箨
- 夏腊梅
- 慈竹根
- 熏衣草
- 心叶百合
- 橡实
- 曾青
- 川桂
- 朝天罐
- 川桐皮
- 新木姜子
- 寸金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