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羽藓
《中华本草》:大羽藓
拼音注音
Dà Yǔ Xiǎn
英文名
cymbifolium Thuidium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羽藓科植物大羽藓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uidium cymbifolium(Doz. Et Molk.) Doz.et Molk.[Hypnum cymbifolium Doz.et Molk.;Thuidium japonicum Doz.et Molk.ex Lac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民间一般取本品烤干备用。
原形态
植物体交织成片,鲜绿色、黄绿色。茎匍匐,一般规则二至三回羽状分枝。鳞毛多数,披针形至线形,分叉。茎叶三角状卵圆形或阔三角形,具褶,先端延长成6-16枚细胞单列组成的长毛尖;边缘具细齿;中肋粗壮,止于叶尖,背具刺疣;中部细胞卵菱形至长圆形,具单疣。枝叶凹,内弯,长卵形,短尖,边具细齿。中肋达叶长度的2/3,中部细胞多角形、菱形。雌雄异株。蒴柄细长;孢蒴长卵形,弯曲;蒴盖具斜喙;蒴帽兜形,平滑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岩石表面、林地湿土面及树干上。资源分布:产于陕西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云南、西藏等省区。
性味
淡;凉
归经
心;肝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;拔毒;生肌。主水火烫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末,加菜油调敷或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味淡,性凉。有清热、拔毒、生肌等功能。用于治水火烫伤。民间一般取本品烤干,研末,加菜子油外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维氏假瘤蕨
- 青葙
- 野苎麻
- 东风螺
- 丁香枝
- 阴香
- 大尾摇
- 大对经草
- 大地棕根
- 空心木
- 苦竹笋
- 空柄假牛肝
- 阿尔泰紫菀
- 王母钗
- 矮脚枫叶
- 东北蛔蒿
- 大叶黄杨根
- 大叶藜
- 大地柏枝
- 大独脚金
- 大山黧豆
- 云南仙人掌
- 雀梅藤
- 野鸡头
- 野马追
- 丁香露
- 网脉橐吾
- 一点红
- 冬青子
- 大一面锣
- 单肾草
- 瓦松
- 青麸杨根
- 青蟹
- 苦葵鸦葱
- 鸜雉
- 青粱米
- 青羊胆
- 大叶黄杨叶
- 大叶桉叶
- 一匹绸
- 大叶樟
- 野苋菜
- 冬凌草
- 一扫光
- 大苞寄生
- 鸲鹆
- 青海鸢尾子
- 九节风
- 竹叶艾
- 剑叶铁树叶
- 卷丝苦苣苔
- 贴生石韦
- 豆渣树
- 铁灯台
- 惊风草
- 橘饼
- 蒺藜根
- 鹰骨
- 铁华粉
- 剑麻
- 挖耳草
- 走马胎叶
- 荚果蕨贯众
- 鳣鱼肝
- 蛇根草
- 艾虎
- 鸢油
- 鸭跖草
- 鹅肠菜
- 预知子
- 鹅首马先蒿
- 竹柏根
- 阿魏
- 剪红纱花
- 鸭舌头
- 鞑新菊
- 肚拉
- 竹荪
- 鱼藤
- 短毛熊巴掌
- 竹蠹虫
- 迭裂黄堇
- 盾果草
- 鹅涎
- 暗鳞鳞毛蕨
- 瘴气藤
- 二郎剑
- 荡皮参
- 豆包菌
- 鹅脚板根
- 钝齿铃子香
- 盾叶莓
- 通泉草
- 鸡肠狼毒
- 鸡枞
- 铜钱麻黄
- 铁锈
- 铁藤根
- 荚囊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