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乌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地乌
拼音注音
Dì Wū
别名
林阴银莲花、黑地雷、地雷、金串珠
来源
毛茛科地乌Anemone flaccida Fr. Schmidt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长江中下游各地。
性味
辛、微苦,温。
功能主治
解毒,祛风除湿。主治风湿关节疼痛。
用法用量
1钱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地乌
拼音注音
Dì Wū
别名
地雷、黑地雷、金串珠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蜈蚣三七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林荫银莲花的根茎。春、夏采收。
原形态
林荫银莲花,又名:鹅掌草、二轮草。
多年生柔软草本。根茎横卧或斜上,肉质,黑褐色,有环节,顶端围以膜质的鞘状鳞片;须根纤维状。叶根出,丛生;叶柄长14~16厘米;叶片五角状心圆形,3全裂;顶端裂片菱状楔形,长2.5~4.5厘米,宽2~3.5厘米,更作3尖裂,先端具钝头的缺刻及齿牙;侧裂片更作2深裂,上方裂片与顶端裂片相似,基部裂片较小,斜楔形,2尖裂;上面有时散布淡白色斑点,沿叶脉疏被白色柔毛,下面无毛。花茎长15~20厘米或更长,顶端具叶状总苞1片,绕茎无柄;花自苞叶中心抽出,1~3朵,花梗长5~6厘米或更长,疏生白色柔毛;花被白色,背面现淡紫晕,常为5片,有时6~7片,宽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10~15毫米;雄蕊多数,花丝长短不一;心皮多数,子房表面密生白色绢毛,柱头帽状,无花柱。瘦果卵状椭圆形,被白色短毛。花期4~5月。果期7~8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下阴湿处。分布我国陕西,南延华东、西南各地。
性味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温,味辛微苦"
功能主治
祛风湿,助筋骨。治风湿疼痛,跌打损伤。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解毒,驱风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风湿:地乌一两,泡酒半斤,每次服三钱。或地乌三钱,白龙须二钱,大血藤、大风藤各五钱。泡酒二斤,每次服一小杯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②疗伤,发散,助筋骨:鲜蜈蚣三七根二至三两,切片,加白糖炖汁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地乌
拼音注音
Dì Wū
别名
蜈蚣三七、地雷、黑地雷、金串珠、二轮七
英文名
Rhizome of Flaccid Anemone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林荫银莲花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emone flaccida Fr.Schmidt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林荫银莲花,多年生草本。高15-40cm。根茎近横生,圆柱形,直径2-13mm,节间短。基生叶1-2;叶柄长10-28cm,无毛或近无毛;叶片轮廓五角形,长3.5-7.5cm,3全裂,中央全裂片3裂,末回裂片卵形或宽披针形,有1-3齿或全缘,侧生全裂片不等2深裂,边缘有不整齐齿,上面有疏毛,下面通常无毛或近无毛。花葶上部有疏柔毛;苞片3,轮生,叶状,不等大,无柄;花两性;萼片5,花瓣状,白色,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7-10mm,宽4-5.5mm,先端钝或圆,外面有疏柔毛;花瓣无;雄蕊多数,长约为萼片之半,花药长约0.8mm;心皮约8,密被淡黄色短柔毛,无花柱,柱头近球形,花期4-6月,果期5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100-3000m的山谷、草地或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面于陕西南部、甘肃南部、江苏南部、浙江西北部、江西、湖北西部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西北部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条状近圆柱形,或呈长圆形块状,长2-8cm,直径0.2-1.2cm,节明显或不明显,节间较短。表面棕色褐色,粗糙,可见根痕及少数细长的须状根;顶端有干枯的茎在及叶基。质坚,断面黄棕色。气微,味辛、苦。
化学成分
根茎含巨头刺草皂甙D(giganteaside D),林荫银莲素B(flaccidin B),皂甙(saponins)AF-A、B、C、D,皂甙AF-C即为林荫银莲花皂甙Ⅰ(flaccidoside Ⅰ),还含林荫银莲花皂甙Ⅱ、Ⅲ。
药理作用
1.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腹腔注射地乌煎剂对家兔伤寒副伤寒所致发热有明显降湿作用,对小鼠化学致痛(醋酸扭体法)有显着镇痛作用。小鼠腹腔注射地乌精制皂甙400mg/kg,能明显抑制其自发活动并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,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试验也证明两药有协同作用。2.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地乌精制皂甙,LD50为810±11.7mg/kg,毒性表现为小鼠安静、闭目,30min后缓慢死亡。小鼠腹腔注射煎剂的LD50为21.6±4.4g/kg。
性味
温;辛;微苦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湿;利筋骨。主风湿疼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
注意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“孕妇忌服。”
各家论述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解毒,驱风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椒
- 地梅子
- 地肤子
- 多头苦荬
- 马蹄草
- 盐肤木根皮
- 玉屑
- 马瓞儿
- 密花树
- 七鳃鳗
- 奇林翠雀
- 马桑寄生
- 蒙古马兰
- 山药藤
- 盐肤木
- 白刺
- 止痢蒿
- 闽粤千里光
- 山香草
- 蜜蜡
- 燕子尾
- 人参子
- 竹叶椒根
- 金合欢
- 千斤拔
- 瓮菜癀
- 马蹄根
- 鯆鱼
- 芒刺复叶耳蕨
- 乌蛇皮
- 烟筒花
- 苦竹叶
- 土附
- 碗蕨
- 白屈菜根
- 庵闾子
- 梧桐白皮
- 武靴藤
- 天荞麦根
- 绛梨木
- 接骨丹
- 山蜘蛛
- 水稻清乳汁
- 茅香根
- 三叶枫
- 丝瓜蒂
- 三面刀
- 马勃
- 三消草
- 蘑菇
- 山韭菜
- 薯莨
- 舒戛千里光
- 鹿角菜
- 湖北贝母
- 双股箭
- 土细辛
- 交翅木
- 鹿角草
- 蔓斑鸠菊
- 马鬃
- 茅草叶
- 马心
- 马齿苋子
- 山菅兰
- 算盘子
- 马先蒿
- 山香圆
- 杓儿菜
- 山莴笋
- 扇蕨
- 蒙花皮
- 蟒蛇草
- 茅草箭
- 麋脂
- 鳗鲡
- 鳗鲡鱼
- 马肠薯蓣
- 乌毛蕨贯众
- 蔓草虫豆
- 山货榔
- 斯里兰卡肉桂
- 蛟龙木
- 马比木
- 葵花大蓟
- 二色补血草
- 藤茶
- 龙须莞
- 工布乌头
- 景天三七根
- 皂柳根
- 独花兰
- 雪莲花
- 栀子根
- 蜘蛛果
- 峨眉观音座莲
- 文殊兰
- 藤金合欢
- 金丝桃
- 多苞糙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