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荞麦根
《*辞典》:天荞麦根
拼音注音
Tiān Qiáo Mài Gēn
别名
金锁银开(《李氏草秘》),苦荞头(《草木便方》),野荞子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铁石子(《天宝本草》),透骨消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蓝荞头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荞麦三七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开金锁、苦荞麦根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出处
《李氏草秘》
来源
为蓼科植物天荞麦的根及根茎。10~11月采挖,晒干。
原形态
天荞麦(《李氏草秘》),又名:五毒草、五蕺、蛇罔(《本草拾遗》),金荞麦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野南荞、甜荞、酸荞麦、野三角麦、野荞麦、天松散、花麦、铁花麦。
多年生草本,高50~150厘米,全体微被白色柔毛。主根粗大,呈结状,横走,红褐色。茎纤细,多分枝,具棱槽,淡绿微带红色。单叶互生,叶柄长达9厘米。上部渐短,具白色短柔毛;叶片戟状三角形,长宽约相等;顶部叶长于宽,长7~10厘米,先端长渐尖或尾尖状,全缘或具微波,基部心脏戟形;顶端叶狭窄,无柄,基部抱茎;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脉上有白色细柔毛;托鞘抱茎。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;总花梗长4~8厘米,具白色短柔毛;花被5;雄蕊3;花柱3,柱头头状。瘦果呈卵状三棱形,长约6~8毫米,先端具短尖头,红褐色。花期9~10月。果期10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区草坡、林边、土质疏松的阴湿处。亦常栽植于屋旁、沟边。分布我国中部、东部以至西南部。产于四川、江西、江苏等地。
形状
干燥根茎呈不规则块状,木质;表面灰紫色,粗糙不平,多疙瘩,并有芽痕及须根;质坚硬,断面略粗糙,淡红棕色,中有裂隙和不规则细纹。气微,味略酸涩。
性味
酸苦,寒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味酸,平,无毒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甘微苦,性子,无毒。"
③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性寒,味辛。"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祛风利湿。治咽喉肿痛,痈疮,瘰疬,肝炎,肺痈,筋骨酸痛,头风,胃痛,菌痢,白带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痈疽恶疮毒肿,赤白游疹,虫、蚕、蛇、犬咬,并醋摩敷疮上,亦捣茎叶敷之;恐毒入腹,煮汁饮。"
②《李氏草秘》:"治乳痈风毒,入诸散毒药内,取根二分,生姜一分,水煎服。治败血久病不痊,又洗痔血。"
③《纲目拾遗》:"治喉闭,喉风喉毒,用醋磨漱喉。治白蚀,捣汁冲酒服。"
④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治跌打要药。""治损伤,活血,止痛,通关节。"
⑤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气瘰,补中气,养脾胃。治疯犬咬伤。"
⑥《天宝本草》:"治腰疼背痛,瘰疬,杨梅结毒,头风疼痛。"
⑦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瘰疬、白带、胃痛、吐血、喉痹。"
⑧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消肿解毒,治喉痹,流火,乳痈,关节肿胀疼痛,筋络伸屈不舒。"
⑨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"清热,解毒,消肿,祛风湿。治筋骨酸痛,肝炎腹胀。"
⑩《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》:"治肺脓疡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4~1两;或研末。外用:捣汁或磨汁涂。
复方
①治小儿流口水(脾胃虚火):鲜苦荞头一两。熬水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②治头顶痛、后脑痛,年久不愈:天养麦根二至四两(鲜品加倍),野菊花六至七两。水煎,冲黄酒、红糖,每日早晚二次分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③治瘰疬痒子:苦荞头(鲜)一斤,铁菱角(鲜)一斤,何首乌(鲜)四两,炖杀口内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④治流火:鲜天荞麦根半斤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⑤治关节肿胀疼痛:天养麦全草二至三两,水煎,饭后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⑥治鼻咽癌:鲜野荞麦、鲜汉防己、鲜土牛膝各一两。水煎服。另取灯心草捣碎口含,用垂盆草捣烂外敷。(《全展选编·肿瘤》)
⑦治脱肛:鲜天荞麦根十两,苦参十两。水煎,趁热熏患处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临床应用
①治疗肺脓肿
野荞麦根切片晒干,每半斤加水或陈黄酒1250毫升,置陶器中密封,隔水蒸煮3小时,得净汁约1000毫升。根据年龄和病情轻重,每次20、30或40毫升,日服3次,一般病例采用水剂;对高热持续、臭痰排出不畅、经久不愈者用酒剂。曾观察232例,治愈率86.2%。治疗前大部分病例均用过抗菌素,部分病例已不发热。服用此药后多数热度回升,咳嗽增剧,随之排出大量臭脓痰;如无并发症,可逐渐缓和而至痊愈。恶寒发热一般在1~2周内消失,臭脓痰排尽亦常在1~2周内。胸痛、气短、咯血及不能平卧等症,随排痰量的增多而减轻。X线透视或摄片,病灶全部吸收消失者200例,好转者32例。住院天数最短者5天,最长者69天,平均22天。此药用于治疗小儿脓胸、肺炎也有一定疗效
②治疗菌痢
取野荞麦根5钱,焦山楂3钱,生甘草2钱,煎服,每日1剂。治疗46例,多数1~3剂见效。对阿米巴痢疾也有一定的效果。
③治疗化脓性感染
初起用天荞麦鲜叶捣敷患处,每日换药1~2次。如炎症严重,病人有恶寒、发热、疼痛者,另用鲜叶1~2两煎分2次服,或用干粉3~5钱冲眼,每日2次,治疗疖肿、皮肤外伤感染、急性乳腺炎、蜂窝织炎、深部脓肿等计436例,均有一定效果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绛梨木
- 接骨丹
- 山蜘蛛
- 水稻清乳汁
- 茅香根
- 三叶枫
- 丝瓜蒂
- 三面刀
- 马勃
- 三消草
- 蘑菇
- 山韭菜
- 薯莨
- 舒戛千里光
- 鹿角菜
- 湖北贝母
- 双股箭
- 土细辛
- 交翅木
- 鹿角草
- 蔓斑鸠菊
- 马鬃
- 茅草叶
- 马心
- 马齿苋子
- 山菅兰
- 算盘子
- 马先蒿
- 山香圆
- 杓儿菜
- 山莴笋
- 扇蕨
- 蒙花皮
- 蟒蛇草
- 茅草箭
- 麋脂
- 鳗鲡
- 鳗鲡鱼
- 马肠薯蓣
- 乌毛蕨贯众
- 蔓草虫豆
- 山货榔
- 斯里兰卡肉桂
- 蛟龙木
- 马比木
- 葵花大蓟
- 二色补血草
- 藤茶
- 龙须莞
- 工布乌头
- 景天三七根
- 皂柳根
- 独花兰
- 雪莲花
- 栀子根
- 蜘蛛果
- 峨眉观音座莲
- 文殊兰
- 藤金合欢
- 金丝桃
- 多苞糙苏
- 青棉花藤叶
- 鸭公藤
- 知风草
- 猪大肠
- 竹黄
- 鱼脑石
- 獐骨
- 鸭头
- 棕榈花
- 茸毛木蓝
- 野葡萄藤
- 白叶不翻
- 象胆
- 代代花枳壳
- 阴(句黾)
- 冬瓜藤
- 苦参
- 茭白
- 爬藤榕
- 白毛草
- 青胡桃果
- 冬瓜皮
- 铅霜
- 滴血根
- 乔木刺桐
- 大叶拿身草
- 薇籽
- 异穗卷柏
- 鼠李皮
- 野槟榔
- 鲫鱼脑
- 鸡矢藤
- 七角白蔹
- 哉果
- 焦槟榔
- 一味药
- 制草乌
- 三七
- 珍珠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