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防己
《*辞典》:粉防己
拼音注音
Fěn Fánɡ Jǐ
别名
汉防己、白木香
英文名
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
来源
为防己科植物石蟾蜍Stephania tetrandra S. Moore的根。秋季采挖,除去粗皮,晒至半干,切段或纵剖,干燥。
原形态
多年生落叶缠绕藤本。茎纤细,有纵条纹。叶互生,宽三角状卵形,先端钝,具小突尖,基部截形或略心形,两面均被短柔毛,全缘,掌状脉5条;叶柄盾状着生。花小,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为头状聚伞花序,排成总状,萼片4,花瓣4,雄蕊4,花丝连成柱状体,上部盘状,花药着生其上;雌花萼片、花瓣与雄花同,心皮1。核果球形,熟时红色。花期5~6月,果期7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丘陵地带的草丛及灌木林缘。主产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。
形状
根不规则圆柱形,或剖切成半圆柱形或块状,常弯曲,弯曲处有深陷横沟而呈结节状,长5~15cm,直径1~5cm。表面灰黄色,有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。质坚重,断面平坦,灰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苦。
化学成分
含多种异喹啉生物碱,主要有粉防己碱(tetrandrine )、防己诺林碱(fangchinoline)、轮环藤酚碱(cyclanoline)、二甲基粉防己碱(dimethyltetrandrine)以及小檗胺(berbamine)等。
性味
性寒,味苦。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,祛风止痛。用于水肿脚气、小便不利、风湿痹痛、湿疹疮毒、高血压症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黑大豆花
- 黑大豆叶
- 黑面防己
- 翻背白草
- 虎尾轮根
- 高山大戟
- 白带草
- 石斑鱼
- 芙蓉菊根
- 白朱砂莲
- 四方藤
- 松节
- 石链子
- 松寄生
- 桑芽茶
- 白头翁茎叶
- 黑龙串筋
- 水麻叶
- 白仙茅
- 高山黄华根
- 风气草
- 松萝
- 四川澄茄子
- 松蕈
- 白花蛇
- 石草鞋
- 黑穗画眉草
- 树锦鸡儿
- 石参
- 翻天红
- 滇南杭子梢
- 沙枣花
- 肥皂核
- 斑蝥
- 斑鸠
- 滇姜三七
- 棒棒木
- 滇藏方枝柏
- 滇獐牙菜
- 白苋
- 过腰蛇
- 光叶海桐根
- 独椒
- 白石榴花
- 公英叶风毛菊
- 水麻tiao
- 疝气草
- 石上瓜子菜
- 波叶紫金牛
- 四季素馨花
- 杜鹃花叶
- 防风叶
- 山蒟
- 黄秋葵根
- 荷叶
- 虎胆
- 黄瓜叶
- 马缨花
- 珍珠
- 青藤子
- 野芋
- 荷莲豆菜
- 水仙根
- 野辣蓼
- 昆明鸡脚黄连
- 黑汉条
- 树刁
- 公母草
- 熟地黄
- 黄花夹竹桃叶
- 蛤仔壳
- 风藤草
- 光刺长突球
- 四方草
- 诃子叶
- 石蟾蜍
- 风车藤
- 水黄
- 柚根
- 贵州獐牙菜
- 刚竹
- 黑石耳
- 粪鬼伞
- 黄河裸裂尻鱼
- 鲱鱼籽
- 功劳叶
- 黄寿丹
- 射罔
- 黄麻
- 黄荆
- 鬼针草
- 黄羊角
- 四川红淡叶
- 石蕨
- 光素馨
- 粉绿益母草
- 过山风
- 唢呐花
- 黄颡鱼
- 黄毛耳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