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仙米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葛仙米
拼音注音
Gě Xiān Mǐ
别名
地耳、地踏菇、鼻涕肉、地踏菜、天仙菜、天仙米、地软、地衣、地木耳、地皮菜、地捡皮
英文名
nostoc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1.《梧州府志》:葛仙米,出勾漏草泽间。采得曝干,仍渍以水,可作羹入馔,味甚鲜。原非谷属,而以象形,故称米尔。2.《纲目拾遗》:葛仙米,生湖、广沿溪山穴中石上,遇大雨冲开穴口,此米随流而出,初取时如小鲜木耳,紫绿色,以醋拌之,肥脆可食,干则以水浸之,与肉同煮,作木真味。性寒不宜多食。四川亦有之,必遇水冲乃得,岁不常有。他如深山背阴处大雨后,石上亦间生,然形质甚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念珠藻科植物念珠藻或其同属植物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ostoc commune Vauch.[Stratonostoc commune(Vauch.)Flenk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雨后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藻体为多数球形的单细胞串连而成,外被透明的胶质物,集成片状,与木耳相似;湿润时开展,呈蓝绿色,干燥时卷缩,呈灰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夏、秋季雨后潮湿草地或湿水滩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藻体形似木耳。质坚固,外被透明的胶质物。干后卷缩,呈灰褐色,易碎裂,鲜品蓝绿色。具青草气,味淡。[br]显微鉴别 藻丝体由念珠状单列有异形胞的藻丝组成,藻丝细胞短桶形或近球形,多数长较宽小,长约5μm,异形胞近球形,直径约7μm。繁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等大,极罕见,外壁平滑无色。
化学成分
含肌红蛋白(myoglobin),β-胡萝卜素(β-carpteme),海胆烯酮(echinenone),鸡油菌黄质(canthaxanthin),磷脂,甾醇(sterol)及其葡萄糖甙、香树脂醇类(amyrin),蛋白质 (protein),铁,钙和维生素(vitamin)C等。
性味
甘;淡;凉;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明目;收敛益气。主目赤红肿;夜盲症;烫火伤;久痢;脱肛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1-2两。外用:研粉调敷。
注意
《纲目拾遗》:“不宜多食”。
复方
①治夜盲症: 地软二两, 当菜常食。 (《陕西中草药》)②治汤火伤: 地钦五钱。焙干研粉,菜油调敷患处,或加白糖三钱,香油调敷患处。 (《陕西中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药性考》:清神解热,痰火能疗。2.《纲目拾遗》:解热,清膈,利肠胃。3.《陕西中草药》:清热收敛,益气明目。治汤火伤,夜盲症。4. 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治目赤红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葛仙米
拼音注音
Gě Xiān Mǐ
别名
地软、地木耳、地耳
来源
藻类蓝藻纲念珠藻科念珠藻属植物念珠藻Nostoc commune Vauch.,以全植物入药。夏秋雨后采收,洗净,去杂质,鲜用或晒干。可食。
性味
淡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,收敛,益气,明目。用于夜盲症,脱肛;外用治烧烫伤。
用法用量
1~2两;外用适量,研粉调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葛仙米
拼音注音
Gě Xiān Mǐ
别名
地耳、地踏菇、鼻涕肉(《野菜博录》),天仙菜、天仙米(《纲目拾遗》),地软、地木耳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念珠藻科植物葛仙米的藻体。夏、秋雨后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藻体为多数球形的单细胞串连而成,外被透明的胶质物,集成片状,与木耳相似;湿润时开展,呈蓝绿色,干燥时卷缩,呈灰褐色。
生境分布
雨后林间湿地上发生极多。分布我国西南及西北各地。
性味
甘淡,寒。
①《纲目拾遗》:"性寒,味甘爽。"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味淡,性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明目。治目赤红肿,夜盲症,烫伤。
①《药性考》:"清神解热,痰火能疗。"
②《纲目拾遗》:"解热,清膈,利肠胃。"
③《陕西中草药》:"清热收敛,益气明目。治汤火伤,夜盲症。"
④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"治目赤红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1~2两。外用:研粉调敷。
复方
①治夜盲症:地软二两,当菜常食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②治汤火伤:地软五钱。焙干研粉,菜油调敷患处,或加白糖三钱,香油调敷患处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罗汉松根皮
- 绿萼梅
- 刺黄柏叶
- 拿虎
- 罗布麻叶
- 刺梨子
- 刺沙蓬
- 狗泡草
- 狗肝菜
- 丽江青木香
- 红菠菜
- 狗毛
- 罗望子叶黄檀
- 乱角莲
- 狗舌草根
- 观音苋
- 红茴香根
- 拟囊果芹
- 芦子
- 狗缨子
- 鳖肉
- 刺南蛇藤
- 贝子
- 南亚新木姜
- 甘草梢
- 叉歧繁缕
- 狗心
- 葛根
- 谷皮树
- 葛藟叶
- 狗尾巴参
- 甘肃棘豆
- 瓜螺
- 葛枣
- 叉分蓼
- 鼻血草
- 管仲
- 胡莲
- 罗汉松
- 蚌泪
- 甘遂
- 绿花独活
- 芦竹笋
- 鳖脂
- 狗牙根
- 蝈蝈
- 苞叶木
- 管南香
- 葛藟
- 红茎黄芩
- 两色鳞毛蕨
- 刺猬皮
- 红豆树
- 胡桃壳
- 芦竹
- 胡荽
- 狗枣猕猴桃
- 罗平蓟
- 胡枝子
- 红轮千里光
- 牛儿藤
- 狗毛草
- 逼血雷
- 蛤蜊粉
- 胡桃叶
- 狗蚁草
- 罗汉果叶
- 红花岩松
- 两广瘤足蕨
- 红花木莲
- 罗甸沟瓣
- 狗爪樟皮
- 芦竹箨
- 狗肾
- 狗脊贯众
- 刺黄芩
- 红花岩黄芪
- 胡萝卜叶
- 了哥利
- 蝙蝠葛叶
- 挪挪果
- 胡子七
- 拟进里香
- 出山虎
- 绿结鸡骨
- 荔枝藤
- 红花刺参
- 败酱
- 薄叶卷柏
- 刺血红
- 串铃
- 葛藟果实
- 刺果苏木
- 刺柄莲座蕨
- 辫子草根
- 红绿草
- 骆驼蓬子
- 叶下红
- 狭叶瓦韦
- 小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