豪猪肚
《中华本草》:豪猪肚
拼音注音
Háo Zhū Dǔ
英文名
Porcupine Tripe
出处
出自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豪猪科动物豪猪的胃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strix hodgsoni Gray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剖腹,取胃,洗净,鲜用或烘干。
原形态
豪猪,为一种大型啮齿动物。体长约65c。身被长而硬的棘刺。额到颈背部中央有一条白色纵纹;四肢、腹部之刺短小而软,呈棕色,臀部棘长。尾甚短。全身棕褐色。棘刺一般呈纺外向锤形,中空,乳白色,中是间1/3为浅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山坡、草地或密林中洞居,以草根、竹笋、野果为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以陕西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性寒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行气止痛。主黄疸;水肿;脚气;膨胀;胃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30-50g;或烧存性研末,3-6g。
复方
治水病膨胀:取豪猪肚烧干,捣末细罗。每朝空心,温酒服二钱匕。(《食疗本草》)
各家论述
1.《唐本草》:治黄疸。2.《食疗本草》:理热风水胀。3.《纲目》:烧研,酒服,治水肿,脚气,奔豚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豪猪肚
拼音注音
Háo Zhū Dǔ
出处
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为豪猪科动物豪猪的胃。
性味
①《纲目》:"寒,无毒。"
②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甘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。治黄疸,水肿,脚气,奔豚。
①《唐本草》:"治黄疸。"
②《食疗本草》:"理热风水胀。"
③《纲目》:"烧研,酒服,治水肿,脚气,奔豚。"
复方
治水病臌胀:取豪猪肚烧干,捣末细罗。每朝空心,温酒服二钱匕。(《食疗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荷蒂
- 光慈姑
- 双翎草
- 高山瓦韦
- 黄波罗果
- 水香柴
- 粪箕笃
- 鬼笔
- 黑心姜
- 黄皮果
- 少年红
- 防风草
- 黄牛茶
- 隔山消
- 生姜皮
- 白藤
- 黄囊杓兰
- 黄花岩松
- 黄麻梗虫
- 黄耆茎叶
- 四叶葎
- 生等[藏药名]
- 过江龙
- 黄金线
- 饭包草
- 山兵豆
- 黄颔蛇头
- 黄接骨丹
- 黑蒴
- 光肺筋草
- 冠果草
- 肺心草
- 山吴萸果
- 虎耳草
- 水藿香
- 黄连
- 声色草
- 黄楝树
- 石头菜
- 黑腺珍珠菜
- 宿苞豆
- 沙地娃儿藤
- 娑罗子
- 黄杨叶
- 附子
- 附地菜
- 飞廉
- 五蕊梅
- 黄果茄
- 地丁
- 硼砂
- 高寒露珠草
- 异叶鳞始蕨
- 乌木屑
- 钩钱草
- 栘枍
- 石南藤
- 马骨节
- 光裸星虫
- 黄花香茶菜
- 石蕊
- 蝴蝶果
- 黄秦艽
- 虎咬癀
- 粉条儿菜
- 万年松
- 地五泡藤
- 茯苓
- 黄花远志
- 鸡冠虫
- 地柏枝
- 四叶参
- 珊瑚冬青
- 花蚊虫
- 参须
- 四季春
- 黄毛岩白菜
- 黄杨根
- 荷梗
- 黄稔根
- 茯神
- 虎爪
- 飞蛾藤
- 地花生
- 福建柏
- 黄麻叶
- 黄杨木
- 黄菀
- 飞天蠄蟧
- 黄草乌
- 地瓜藤
- 蝴蝶藤
- 虎膏
- 龟甲
- 黄花母
- 鼠肝
- 黑鸫
- 角茴香
- 醍醐
- 地瓜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