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肉
《中华本草》:鹤肉
拼音注音
Hè Ròu
别名
丹顶鹤、鹤、白鹤、仙鹤、仙禽、胎禽
英文名
Red-crested crane, Red-crowned crane
出处
出自《医学入门》。《嘉佑本草》:今鸿有玄、有黄。有山。有苍,取其白者为良,它者次之。鹤血咸,平,无毒。主益气力,补劳乏,去风益肺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鹤科动物丹顶鹤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rus japonensis (P. L. S. Muller)
原形态
丹顶鹤,大型鸟类,全身几近钝白色;头顶裸出部分为鲜红色。额和眼先微具黑羽;喉、颊和颈大部分暗褐色;次级和三级飞羽均黑,且形长而弯曲成弓状,覆于整个白色尾羽上。雌雄同色。嘴长绿灰色;脚灰黑色,爪灰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芦苇或其他杂草丛生的沼泽带。夜间停息于四周环水的草滩上。性杂食。巢多营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,每窝产卵1-2枚,卵椭圆形,苍灰色,钝端有茶色斑点。资源分布:繁殖在黑龙江西北部,冬季见于江西、江苏和山东等地。
化学成分
肉含蛋白质(protein),肽类(pepides),氨基酸(amino acid),脂肪(fat),甾类(steroid)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归经
肺;脾;肾经
功能主治
益气;解热。主消渴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50-100g。
注意
1.《日用本草》:“(鹤)顶血大毒,服之即死。”2.《饮食须知》:“鹤肉有毒,顶血饮之立死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鹤肉
拼音注音
Hè Ròu
出处
《医学入门》
来源
为鹤科动物丹顶鹤的肉。
原形态
丹顶鹤,又名:鹤(《诗经》),白鹤(《嘉佑本草》),仙鹤(《日用本草》),仙禽、胎禽(《纲目》)。
体长在1.2米以上。嘴长而呈绿灰色,顶端稍淡,略近黄色。虹膜褐色。体羽主要为白色。头顶皮肤裸露,呈朱红色,幼时头顶不红;额和眼先微具黑色;喉、颊和颈部暗褐色。飞羽黑色,其次级和三级飞羽形长而弯曲成弓状;两翼折叠时,覆于整个白色短尾上面,每被人误认为尾羽。雌鸟与雄鸟同色。胫、跗跖和趾均细长,灰黑色,后趾小,位高于前3趾,爪灰色。
常涉于近水浅滩。鸣声响亮,飞翔力强。主食鱼、虫、甲壳类以及蛙等。
生境分布
繁殖于我国黑龙江省一带,迁至长江下游一带过冬。
性味
咸,平。
①《日用本草》:"味咸,平,有毒。"
②《医学入门》:"咸,平,无毒。"
③《会约医镜》:"性寒。"
功能主治
益气力,止消渴。
①《日用本草》:"益气力,去风补肺,劳弱者宜食之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解蛇虫诸毒。"
③《会约医镜》:"解五脏热,止消渴。"
注意
《合约医镜》:"多食发痼疾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瓜蒂
- 柠檬皮
- 葫芦叶
- 鹤骨
- 南酸枣
- 黄精
- 蒿雀
- 芦莉草叶
- 虎刺
- 垂柳
- 狗狗秧
- 黄毛山牵牛
- 黄牛毛藓
- 柠条
- 狗肉
- 奶汁树
- 芦茎
- 黄栌根
- 花蚁虫
- 黄花紫堇
- 丽春花
- 藿香露
- 红雀珊瑚
- 胡桃油
- 黄皮果核
- 柠鸡儿
- 豪猪毛刺
- 辉葱
- 光杆琼
- 刺菱
- 狗筋蔓
- 甘草节
- 败火草
- 刺苋菜
- 胡桐泪
- 菠菜子
- 豹皮菇
- 匙叶龙胆
- 红靛
- 红花龙胆
- 丽江黄芩
- 败酱草
- 狗肝
- 瓜子藤
- 甘木通
- 蓖麻油
- 狗牙花
- 刺茶美登木
- 垂丝卫矛果
- 葛蔓
- 刺菱根
- 南山藤
- 红茄苳
- 耧斗菜
- 乱草
- 楠木
- 红花苗
- 了哥王根
- 扭子菜
- 胡萝卜
- 腊瓣花
- 红花青藤
- 羚羊肉
- 莨菪
- 南烛
- 南牡蒿
- 牛伴木
- 红钉耙藤
- 臂形草
- 甘薯
- 豹骨
- 豹药藤
- 刺石榴
- 鼻涕果
- 六月寒
- 胡豆草
- 红鸡踢香根
- 葛藟根
- 狗核树
- 罗勒子
- 刺蒺藜
- 红豆
- 芦竹沥
- 红麸杨
- 红陈艾
- 菠菜
- 葛仙米
- 罗汉松根皮
- 绿萼梅
- 刺黄柏叶
- 拿虎
- 罗布麻叶
- 刺梨子
- 刺沙蓬
- 狗泡草
- 狗肝菜
- 丽江青木香
- 红菠菜
- 狗毛
- 罗望子叶黄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