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穿破石
《中华本草》:红穿破石
拼音注音
Hónɡ Chuān Pò Shí
别名
猛公刺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风子科植物南岭柞木的根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Xylosma controversum Clos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根,洗净,切片鲜用或晒干;叶,鲜用。
原形态
南岭柞本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10m。小枝被黄色长柔毛或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7-10cm;叶革质,椭圆形至长圆形,长5-15cm,宽3-6cm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楔形或阔楔形,上面绿色,有光泽,干后褐色,无毛,下面色较浅,被黄色长柔毛或无毛;边缘具粗锯齿;侧脉5-6对。总状花序腋生,雌雄异株,长1.5-3cm,被黄色短柔毛;苞片披针形,长约1.5mm;萼片4,卵圆形,长约2.5mm;无花瓣;雄花雄蕊10-25,花盘由多数腺体组成,位于雄蕊外围;雌花子房卵形,1室,具2侧膜胎座,每胎座上有胚珠2-3颗;花柱细长,柱头呈不明显2裂。浆果圆球形,直径3-8mm,先端留有宿存的花柱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-2200m的空旷的石灰岩山地或土山坡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辛;甘;寒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;凉血止血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;脱臼;外伤出血;吐血;烫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煅存性研末撒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筷子
- 红树果
- 红楤木
- 红叶树子
- 红吹风
- 红川乌
- 红土子
- 瓠子
- 红楠皮
- 红泽兰
- 红头草
- 红小麻
- 红叶甘橿
- 红大戟
- 红椋子
- 红榔木
- 禾虫
- 红厚壳
- 红牛尾七
- 禾叶风毛菊
- 红土子皮
- 红天葵
- 红根
- 红丝线
- 红五加
- 红参
- 红毛草
- 红紫珠
- 红白二丸
- 红梗草
- 红牛毛刺
- 红活麻
- 禾叶墨斛
- 红景天
- 禾叶毛兰
- 红丹参
- 红帽顶
- 红地榆
- 红瑞木
- 禾秆蹄盖蕨
- 红接骨草
- 紫背草根
- 对叶林根
- 浮尸草
- 猪肠
- 全光菊
- 倒钩刺
- 凤凰衣
- 滇白芷果
- 榕树叶
- 芒萁
- 杯菊
- 柏树
- 枫杨
- 山菠萝根
- 乌苏里瓦韦
- 紫背绿
- 刀豆壳
- 软骨藻
- 东方荚果蕨
- 紫薇根
- 地皮风
- 五星蒿
- 丰花草
- 赤楠
- 长叶竹根七
- 扶桑花
- 长果荜茇
- 福建排草
- 长管香茶菜
- 浮海石
- 方解石
- 佛指甲
- 凤丫草
- 凤眼果树皮
- 凤眼果根
- 凫肉
- 榧花
- 凤庆鸡血藤
- 分枝火绒草
- 凤眼果
- 番荔枝根
- 方叶五月茶
- 梵天花
- 梵天花根
- 榛蘑
- 棕叶芦
- 紫萁
- 番泻叶
- 紫薇叶
- 番红花
- 粘鱼须
- 车桑仔根
- 车桑子根
- 佛葵
- 番石榴叶
- 长盖铁线蕨
- 陈壶卢瓢
- 粽巴叶
- 紫背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