礁膜
《中华本草》:礁膜
拼音注音
Jiāo Mó
别名
绿紫菜、苔皮、石菜、大本青苔菜、由菜、绿苔、青菜
英文名
reef Monostroma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经济海藻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礁膜科植物礁膜及袋礁膜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nostroma nitidum Wittr.;Monostroma arcticum Wittr.[M.angicava Kjellm.]
原形态
1.礁膜 幼体黄绿色,柔软光滑,不久裂为不规则的膜状,边缘多皱褶。一般高2-6cm,也可达9-15cm,体厚20-30μm,为单层细胞,细胞多边形,多数两个在一起,少数圆形,直径为12-15μm。2.袋礁膜 幼体黄绿色或绿色,膜状。一般高15-22cm或26cm以上,厚25-35μm。囊状期较长,后裂成数宽裂至不规则长圆形膜状体,边缘皱褶,细胞四至六角形,表面观为不规则紧密排列,横切面呈长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长于内湾中、高潮带岩石上或较隐蔽处具有少量泥沙覆盖的石块上。2.生长于中、高潮带石上或浅水坑内。资源分布:1.我国分布于东、南沿海。2.我国分布于黄海、渤海沿岸。
形状
性状鉴别 (1)礁膜 藻体黄绿色或暗绿色,呈皱缩的片状,水浸展平后,藻体淡黄色,呈不规则片状,长2-15cm,边缘波状皱褶,膜质,透明,稍粘滑。基部有圆盘状固着器。质脆,易碎。气微腥,味咸。[br](2)袋礁膜 藻体黄绿色至暗绿色,不规则片状,宽裂成不规则长条形。
化学成分
藻体含十五醛(pentadecanal),8,11,14-十七碳三烯醛(8,11,14-heptadecatrienal),8-十七碳烯醛(8-heptadecenal),2,4,7-癸三烯醛(2,4,7-decatrienal),硫酸鼠李聚糖(rhamnan sulfate),肝素样活性的抗凝血多糖(polysaccharides with heparinoid activites)。
药理作用
用4-14 C-胆固醇进行观察,B-高甜菜碱能使大鼠粪便排泄的胆固醇增加,硫酸多糖提取物,可使接种L1210 白血病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25%以上。(《日本水产学会志》40, 1194, 1974):经大白鼠试验,有降胆固醇的作用。
性味
咸;寒
归经
入肺、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水;化痰止咳。主喉炎;咳嗽痰结;水肿;小便不利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清热化痰、利水解毒、软坚散结的功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蛇婆
- 结血蒿
- 韶子
- 赛莨菪
- 麝香
- 鲫鱼藤
- 稷米
- 菅
- 鸡头
- 赛番红花
- 蛇葡萄
- 鸡子壳
- 鲫鱼胆草
- 鲨鱼胎
- 马牙半支
- 麻叶荨麻
- 鱵鱼
- 酢浆草
- 隔山撬
- 凤尾猪鬃草
- 黄山梅
- 钟萼木
- 马鬃参
- 紫金砂
- 伊贝母
- 紫金龙
- 小叶假耧斗菜
- 紫铜矿
- 紫金莲
- 鸡翔草
- 针筒线
- 九龙盘
- 鸡娃草
- 雉子筵根
- 蚤休
- 蜘蛛香
- 醉魂藤
- 鹅掌楸
- 锥螺厣
- 刺芋
- 鳣鱼
- 鸡内金
- 鸡脑
- 鸡蛋参
- 鸡骨菜
- 鸡脚莲
- 鲫鱼骨
- 鲫鱼
- 鸡肝
- 鳟鱼
- 雕骨
- 茱卷皮
- 肿节风
- 苦木根
- 芝麻壳
- 野木耳菜
- 赤茯苓
- 鹧鸪脚
- 金雀马尾参
- 射鸡尾
- 降真香
- 长毛风毛菊
- 蒸饼
- 鲻鱼
- 大叶刺篱木叶
- 榆白皮
- 走马风
- 水藁本
- 葛蕈
- 鳗鲡鱼膏
- 马齿苋
- 蟑螂
- 紫金血藤
- 貂尾
- 大理木香
- 鹰不泊
- 白珠树
- 沙糖木
- 锯鲨卵
- 二仙桃
- 羊屎果
- 山羊耳
- 青海马尾连
- 入地金牛
- 望月砂
- 伤寒草根
- 红紫苏
- 打虫果
- 龙须眼子菜
- 大叶胡枝子
- 大金银花
- 荷苞花根
- 乔木五加
- 青羊参
- 鯮鱼
- 重唇鱼
- 钟花草
- 雉子筵
- 鹧鸪血
- 醉针茅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