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紫苏
《中华本草》:红紫苏
拼音注音
Hónɡ Zǐ Sū
别名
木樨臭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走茎龙头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ehania fargesii(Levl.)C.Y.Wu var.radicans(Vaniot)C.Y.Wu采收和储藏:4-6月采收全草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走茎龙头草,多年生草本。多须根,常形成匍匐生根的走茎。茎直立,较粗壮,高50-70cm,四棱形,有槽。叶对生;叶柄长5-30mm;叶片卵圆形,长3-15cm,先端渐尖或突尖,基部心形,边缘具圆锯齿,两面疏被柔毛,以叶脉处为多。花通常为腋生双花,总梗极短,常着生于茎最上部的1-3节上;苞片小,披针形;花萼钟状,齿5,卵状三角形至披针形,呈二唇形,上唇3齿略高,下唇2齿略低,外面密被微柔毛;花冠紫色,长约4cm,外面被短柔毛,上唇直立,2裂或2浅裂,下唇3裂,中裂片较大,边缘波状;雄蕊4,不伸出花冠外,花药2室,被微柔毛;子房4裂,被微柔毛;花柱伸出花冠;柱头2裂;花盘杯状,前方呈指状膨大。小坚果。花期4-6月,果期6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-1800m的常绿及落叶混交林下荫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酒杯、湖北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微温
功能主治
发表散寒;消肿解毒。主风寒感冒;跌打损伤;疮疡肿毒;蛇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伤寒草根
- 荷苞花根
- 锯鲨卵
- 乔木五加
- 青羊参
- 白鱼尾
- 地涩涩
- 猴枣
- 蝮蛇脂
- 入地金牛
- 海粉
- 白草根
- 马铃薯
- 刷把草
- 紫金莲
- 山土瓜
- 罐子草
- 马齿苋
- 走马风
- 紫阳花
- 紫油木皮
- 麦饭石
- 刺郎果
- 马骝卵
- 马蹄荷根
- 马铃根
- 鳗鲡鱼骨
- 马甲子叶
- 马蹬草
- 刺黄柏
- 马鞭草
- 羊不食
- 露水草
- 鹅掌楸
- 莲雾根
- 麻叶荨麻
- 紫香薷
- 走游草
- 赤茯苓
- 鳣鱼肝
- 马缨花
- 麻风树
- 功劳木
- 藤乌头
- 茱卷皮
- 马鬃蛇
- 柳杉叶
- 自然铜
- 紫金龙
- 海桐皮
- 蜘蛛草
- 蜘蛛果
- 黑头草
- 蒸饼
- 苎麻梗
- 马鬃参
- 野木耳菜
- 马蹄细辛
- 竹鼠肉
- 锥螺壳
- 鹧鸪脚
- 詹糖香
- 鯮鱼
- 南天竹
- 万年柏
- 麝香壳
- 干地黄
- 石上藕
- 蟅虫
- 篑草
- 重楼
- 红须须
- 盾叶薯蓣
- 马甲子根
- 钻地风
- 鳗鲡鱼膏
- 醉魂藤
- 麻羊藤
- 麦瓶草
- 海狗肾
- 山佛手
- 马牙半支
- 柠条籽
- 水藁本
- 山慈姑叶
- 猫脚印
- 麻糖风
- 隔山撬
- 醉针茅
- 九龙盘
- 马蝗果
- 紫鸭跖草
- 麻叶绣球
- 麻黄根
- 紫青藤
- 山萝花
- 鳗鲡鱼血
- 水锦树
- 自消容
- 锥螺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