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公柴
《中华本草》:鸡公柴
拼音注音
Jī Gōnɡ Chái
英文名
Root of Tea Viburnum
出处
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忍冬科植物茶荚蒾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burnum setigerum Hance[V. thei-ferum Rehd.]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挖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茶荚蒾 落叶灌木,高达4m。芽及叶干后变黑色、黑色、黑褐色或灰褐色;当年生小枝淡黄色,后为灰褐色,冬芽长通常5mm以下,具2对外鳞片,最外一对长为冬芽之半至2/3。叶对生;叶柄长1-1.5cm;叶片纸质,叶卵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7-12cm,宽3.5-7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下面近基部两侧有少数遥体,边缘除基部外疏生尖锯齿;侧脉6-8对,近平行而直,伸达齿端。撮伞形式聚伞花序无毛或稍被长伏毛,直径2.5-4cm,第1级辐射枝通常5条,花生于第3级辐射枝上,芳香;萼筒长约1.5mm,萼檐具5微齿;花冠白色,辐状,直径4-6mm,裂片长于花冠筒;雄蕊5,长为花冠之半或等长;花柱不高出萼齿。果序弯曲,核蕊5,长为花冠之半或等长;花柱不高出萼齿。果序弯曲,核果红色,球状卵形,长9-11mm;核扁,长8-10mm,凹凸不平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1300m的林下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等地。
性味
味微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活血止血。主小便白浊;肺痈;吐血;热瘀经闭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各家论述
1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白浊,和酒煎服。2.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治肺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鸡公柴
拼音注音
Jī Gōnɡ Chái
出处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来源
为忍冬科植物饭汤子的根。
原形态
饭汤子,又名:霜降子、虎柴子、刚毛荚迷。
落叶灌木,高至4米。叶对生,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5~12厘米,宽2~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或阔楔形,边缘中部以上有锐锯齿,下面暗绿色,脉上有绢毛;叶柄短,长约8毫米,无毛。聚伞花序顶生,径3~4厘米,具膜质早落的线状苞片;花梗长约5厘米,有毛。花白色;萼5裂,紫色,有毛;花冠5裂;雄蕊5。浆果卵形,有嘴,长约7毫米,光滑,熟时橙红色,内有种子1粒。花期5~6月。果熟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山谷灌丛中。分布长江流域。
功能主治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治白浊,和酒煎服。"
②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"治肺痈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鳐鱼胆
- 光叶海桐叶
- 鸡血藤
- 鸡蛋果
- 鱼鳖金星
- 筋骨草
- 将军树
- 角果木
- 蒟蒻
- 短柄枹栎虫瘿
- 雁肪
- 江南卷柏
- 茳芒决明
- 藕粉
- 竹卷心
- 珠兰根
- 钉耙七
- 珠子参
- 豆腐皮
- 鱼眼草
- 祖司麻
- 鸢脚爪
- 鸳鸯
- 鼠曲草
- 阿氏蒿
- 鲥鱼鳞
- 鸐雉
- 饿蚂蝗
- 鹅喉管
- 蕨麻草
- 鱼鳞甲
- 积雪草
- 蛇退步
- 鸡爪竻
- 豆腐渣
- 鸭脚艾
- 鸭肫衣
- 鱼肝油
- 金毛七
- 鸡蛋花
- 鲨鱼肝
- 菊花根
- 自来血
- 钭叶榕
- 鸡筋参
- 莙荙菜
- 珠儿参
- 八宝茶
- 鸡爪芹
- 竹节七
- 鹌鹑蛋
- 酸猴儿
- 绢毛苣
- 都咸子
- 鳝鱼头
- 接骨木叶
- 蜀葵花
- 金甲豆
- 竹叶椒
- 鸡冠菜
- 鸭儿芹根
- 珠芽蓼
- 竹砂仁
- 鸡毛菜
- 鸭脚木皮
- 金狮藤
- 鹰爪枫
- 寄马桩
- 鸡排骨草
- 金樱根
- 竹鼠子牙
- 珠儿参叶
- 酸枣根皮
- 峨眉黄芩
- 接骨仙桃
- 鸦椿卫矛
- 见风消
- 峨眉半边莲
- 饺剪藤
- 金刚一棵蒿
- 直杆蓝桉叶
- 直萼黄芩
- 珍珠风
- 鱼寄生
- 金乌贼(海螵蛸)
- 鱼眼草根
- 蛇床子
- 荆三棱
- 豆腐浆
- 耳水苋
- 豇豆壳
- 戟形石韦
- 酸不溜根
- 金丝木通
- 鸥
- 短蕊万寿竹
- 鸡屎藤
- 鸡血莲
- 鼋膏
- 短柄南蛇藤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