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不换
《观聚方要补》卷七引《喉科指掌》:金不换
制法
上为末。
功能主治
火症,痘疳,牙疳,喉间溃烂者。
用法用量
吹用。[br]烂斑有深潭者,加龙骨、象皮、赤石脂各3钱,同研吹之;喉癣、喉疳,每钱加银粉雪3分(即瓜消之飞出者也)。
摘录
《观聚方要补》卷七引《喉科指掌》
《伤科汇纂》卷八引《戚总制秘书》:金不换
制法
上各用粗片,加桑、榆、桃、柳、槐枝各百寸,以麻油8斤熬枯滤净,再熬滴水成珠,入飞丹收炼成膏,离火,再加乳香、没药、血竭、陀僧各1两,肉桂、阿魏各5钱,麝香3钱,冰片1钱,搅匀,藏贮听用。
功能主治
内伤诸痛。
摘录
《伤科汇纂》卷八引《戚总制秘书》
《纲目拾遗》卷七引周慎庵方:金不换
制法
将二蜡入麻油内,铜杓熬化,取起,放地上,一人徐徐下藤黄末,一人不住手搅匀,以尽为度,即成膏,用油纸摊贴。
功能主治
跌打刀伤。
用法用量
敷于患处,绸帕敷好,1-2日即愈。
摘录
《纲目拾遗》卷七引周慎庵方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一:金不换
制法
上为极细末。
功能主治
百种无名肿毒,未成即消,已成即溃。
用法用量
掺少许于膏药上贴之。
摘录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一
《回春》卷八:金不换
制法
上药各为细末。
功能主治
血风疮,癣疮,疥疮,虫疮及坐板疮、疥癞。
用法用量
先将锡化开,次入水银,研匀不见星,再入末药,柏油共捣匀,搽疮宜干些。或无柏油,腊猪油亦可。
摘录
《回春》卷八
《痘科辨要》卷十:金不换
制法
上为末。
功能主治
走马疳。
用法用量
吹之,或和胭脂水涂之。
摘录
《痘科辨要》卷十
《喉痧症治概要》:金不换
制法
上为极细末。
功能主治
生长肌肉。主疫喉。
用法用量
吹之。
摘录
《喉痧症治概要》
《*辞典》:金不换
拼音注音
Jīn Bú Huàn
别名
独脚乌桕(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),石琴薯、山乌龟(《广西中草药》),地乌龟(南川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地不容(《文山中草药》)。
出处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防己科植物华千金藤的块根。全年可采。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木质藤本。块根近球形,外皮灰褐色。茎中空。外皮灰白色,有条纹,无毛。叶互生,薄膜质,阔三角状圆形,盾状着生,长10~15厘米,宽14~20厘米,先端钝具小凸尖,边缘有不明显的浅波状,下面苍白色,掌状脉9条,5条向前,4条向后;嫩叶叶脉红色,折断流出红色汁液;叶柄长20~30厘米。雌雄异株,复伞形花序腋生;雄花序近肉质,总花梗长约4厘米,分枝长1~1.5厘米;萼片6,狭倒卵状长圆形;花瓣3~4,短而阔的倒卵形,内面有2枚腺体。核果倒卵形,长和宽均约6毫米,压扁状,背脊两侧各有小横肋15~18条,肋的中段低平,两侧凹陷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向阳山坡、石缝、峭壁及溪边、沟旁灌木丛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、湖北、浙江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含左旋延胡索乙素(即四氢掌叶防已碱)约1%,尚含黄酮甙、氨基酸、有机酸、糖类和酚类。
药理作用
①镇痛、催眠及镇静作用
乙醇提取物、总生物碱、非酚性生物碱及提得之结晶(左旋延胡索乙素)均有明显镇痛作用(小鼠热板法),酚性生物碱则无效。左旋延胡索乙素5毫克/公斤即能显着镇痛,其镇静、催眠作用与延胡索同,参见"延胡索"条。
②对呼吸、血压的影响
麻醉犬腹腔注射左旋延胡索乙素15~80毫克/公斤对呼吸无明显改变,低剂量对血压无明显影响,高剂量则使之下降。
性味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苦,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健胃止痛,散瘀消肿。治外感咳嗽,咽痛,口舌生疮,呕吐腹泻,痢疾,胃痛,痈疽肿毒,跌打损伤。
①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解毒,散瘀止痛。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痔疼痛,跌打肿痛,神经痛,牙痛,急性胃肠炎,菌痢,上呼吸道感染,咽痛。"
②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:"健胃止痛,消肿解毒。"
③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肺结核,痈疮,脓肿,消化不良,口腔炎。"
④《文山中草药》:"治胃痛,腹胀,腹泻,疟疾。"
⑤南川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对口疮及汤火伤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研末、磨汁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、研末撒或磨汁涂。
注意
南川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孕妇忌服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伞花绢毛菊
- 黔桂醉魂藤
- 金刚散
- 角花翠雀
- 宽叶紫萁苗
- 野芋叶
- 豆瓣七
- 三蕊草
- 三枝标
- 野鸦椿根
- 鹅掌楸根
- 皂荚
- 眼镜蛇
- 野茶子
- 玉米花
- 竹林霄
- 鹅掌揪根
- 阔齿兔唇花
- 甲鱼头
- 迎春花根
- 油渣果根
- 多蒴曲尾藓
- 野把子
- 短齿楼梯草
- 结香花
- 雉肝
- 酸藤果
- 多茎野豌豆
- 钻石风
- 安徽杜鹃
- 蜇虫
- 岩豇豆
- 使君子
- 豇豆叶
- 三叶鬼针草
- 丝点地梅
- 三叉凤尾蕨
- 神曲
- 色赤杨
- 三角风
- 石面枇杷
- 苏黄耆
- 蒜梗
- 石香葇
- 伸筋草
- 三点金草
- 铁杆地柏枝
- 铜皮
- 铁丝灵仙
- 接骨木
- 鳗鲡鱼血
- 走马胎
- 舌状蜈蚣藻
- 苏木
- 三升米
- 三匹箭
- 丝瓜根
- 蛇头细辛
- 节节草
- 三对叶丹参
- 铜钱菌
- 三块瓦
- 铁力木
- 尖齿耳蕨
- 铜绿
- 杨梅根
- 尖叶川黄瑞木
- 都拉鸢尾
- 苦绳
- 无患子树皮
- 鸡血李
- 燕窝
- 鼠矢枣
- 箭杆风
- 鲚鱼
- 芜菁花
- 直立百部
- 盐胆水
- 保山附片
- 独蕨萁
- 野豌豆
- 青活麻
- 电灯花
- 金丝莲
- 腽肭脐
- 朴消
- 艾麻草
- 王瓜
- 阔叶麦冬
- 大三叶升麻
- 矮杨梅
- 库页悬钩子
- 多齿蹄盖蕨
- 大一箭球
- 阴地蕨
- 阴蚼
- 矮茎朱砂根
- 野靛青
- 云实根
- 大叶金花茶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