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点地梅
《中华本草》:丝点地梅
拼音注音
Sī Diǎn Dì Méi
别名
点地梅、喉咙草、报春花花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东北点地梅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droxace filiformis Retz.[A.filiformis Retz.var.glandulosa Kryl.采收和储藏:5-6月采收全草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。全株几无毛或部分有纤毛。主根不发达,具多数纤维状须根。莲座状叶丛单生,直径2-8crn;叶柄纤细,等长于或稍长于叶片;叶片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6-25mm,先端钝或稍锐尖,基部短渐狭,边缘具稀疏小牙齿,无毛。花葶通常3至多枚自叶丛中抽出,高2.5-15cm,无毛或仅上部被稀疏短腺毛;伞形花序多花;苞片线状披针形,长约2mm;花梗丝状,长短不等,长2-7cm;花萼杯状,长2-2.5mm,5分裂,分裂约达中部,裂片三角形,先端锐尖,具极狭的膜质边缘,无毛或有时疏被腺毛;花冠白色,直径约3mm,筒部比花萼稍短,5裂,裂片长圆形;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内,花丝长约0.4mm,花药长圆状三角形,长约0.3mm,子房球形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约2mm,果皮近膜质,外被宿存花冠,5瓣裂。种细小,多数,棕褐色,近长圆形,直径约0.3mm,种皮有网纹。花期5-6月,果期6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000m的潮湿草地、林下或水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内蒙古和新疆北部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草皱缩,叶莲座状丛生,多皱缩,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0.6-2.5cm,先端钝或稍锐尖,基部渐狭,边缘具稀疏小牙齿,无毛,淡黄色;叶柄纤细,等长于或稍长于叶片。花葶纤细,黄色至红色,上部被短腺毛;伞形花序多花;小花淡黄色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苦;辛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咽喉肿痛;口疮;牙痛;火眼;偏正头痛;跌打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丝点地梅
别名
喉咙草
来源
报春花科丝点地梅Androsace filiformis Retz. var. glandulosa Kryl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内蒙古。
性味
苦、辛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炎止痛。主治咽喉炎,扁桃体炎,口腔炎,急性结膜炎,偏正头痛,牙痛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0.3~1两,水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叉凤尾蕨
- 神曲
- 色赤杨
- 三角风
- 石面枇杷
- 苏黄耆
- 蒜梗
- 石香葇
- 伸筋草
- 三点金草
- 铁杆地柏枝
- 铜皮
- 铁丝灵仙
- 接骨木
- 鳗鲡鱼血
- 走马胎
- 舌状蜈蚣藻
- 苏木
- 三升米
- 三匹箭
- 丝瓜根
- 蛇头细辛
- 节节草
- 三对叶丹参
- 铜钱菌
- 三块瓦
- 铁力木
- 尖齿耳蕨
- 铜绿
- 杨梅根
- 尖叶川黄瑞木
- 都拉鸢尾
- 苦绳
- 无患子树皮
- 鸡血李
- 燕窝
- 鼠矢枣
- 箭杆风
- 鲚鱼
- 芜菁花
- 直立百部
- 盐胆水
- 保山附片
- 独蕨萁
- 野豌豆
- 青活麻
- 电灯花
- 金丝莲
- 腽肭脐
- 朴消
- 艾麻草
- 王瓜
- 阔叶麦冬
- 大三叶升麻
- 矮杨梅
- 库页悬钩子
- 多齿蹄盖蕨
- 大一箭球
- 阴地蕨
- 阴蚼
- 矮茎朱砂根
- 野靛青
- 云实根
- 大叶金花茶叶
- 云南野砂仁
- 无花果根
- 青丝龙
- 大叶楠
- 矮陀陀
- 钱针万线草
- 大乌泡根
- 野苏麻
- 苦油木
- 野苜蓿
- 野马蹄草
- 苦天茄
- 青藏虎耳草
- 苦豆根
- 野洋烟根
- 野鸦椿
- 银灰旋花
- 莴苣子
- 野竹兰
- 鹊豆
- 云苔草
- 益母草花
- 问荆
- 一匹草
- 大叶蛇总管
- 野颠茄
- 野山茶
- 无名木皮
- 樱桃根
- 岩酸
- 玉簪
- 野猪蹄
- 洋地黄
- 益智仁
- 孔雀草
- 樱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