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把子
《中华本草》:野把子
拼音注音
Yě Bǎ Zi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露珠香茶菜的全草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bdosia irrorata(Forrest ex Diels)Hara[Plectranthus irroratus Forrest ex Diels;Isodon irroratus(Forrest ex Diels )Kudo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扎把,晒干。
原形态
露珠香茶菜,直立灌木,高0.3-1m。主根粗大,常不规则柱状,直立或平出,其上有细长的侧根。茎直立或斜上升,圆柱形,褐灰色,此层纵向片状剥落,上部多分枝,分枝近圆柱形至钝四棱形,带紫色,被短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2mm;枝下部的叶较小,中部的最大,向上部渐变小而呈苞片状,中部叶片卵形到阔卵形,长1.5-3cm,宽1.5-2.5cm,先端钝,基部阔楔形,除叶基1/3外边缘具圆齿,上面被白色短硬毛及满布淡黄色腺点,下面仅沿脉上疏被短硬毛,满布淡黄色腺点。聚伞花序3-5花,圆锥花序;苞叶位于花序下部的与叶同形,向上部渐变小,呈苞片状,卵形,全缘,两面满带布腺点,边缘具短硬毛;小苞片线形,与总醒均被腺毛;花萼常带紫色,稍下倾,宽钟形,外面沿腺上被短硬毛,其间散布淡黄色腺点,萼齿5,多少呈二唇形,果时花萼增大;花冠蓝色或紫色,外面疏被微柔毛,冠筒长达1cm,宽3-4mm,基部上方浅囊状,冠檐长约5mm,二唇形,上唇反折,先端具4圆裂,下唇舟形;雄蕊4,二强,着生于冠筒中下部,内藏花丝基部被疏柔毛;花柱丝状,先端2浅裂;花盘环状,前方微隆起。小坚果卵球形,径约1.5mm,棕褐色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松林、竹林及冷杉林下和林缘干燥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性味
味苦;微甘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感冒;无名肿毒;大头瘟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短齿楼梯草
- 结香花
- 雉肝
- 酸藤果
- 多茎野豌豆
- 钻石风
- 安徽杜鹃
- 蜇虫
- 岩豇豆
- 使君子
- 豇豆叶
- 三叶鬼针草
- 丝点地梅
- 三叉凤尾蕨
- 神曲
- 色赤杨
- 三角风
- 石面枇杷
- 苏黄耆
- 蒜梗
- 石香葇
- 伸筋草
- 三点金草
- 铁杆地柏枝
- 铜皮
- 铁丝灵仙
- 接骨木
- 鳗鲡鱼血
- 走马胎
- 舌状蜈蚣藻
- 苏木
- 三升米
- 三匹箭
- 丝瓜根
- 蛇头细辛
- 节节草
- 三对叶丹参
- 铜钱菌
- 三块瓦
- 铁力木
- 尖齿耳蕨
- 铜绿
- 杨梅根
- 尖叶川黄瑞木
- 都拉鸢尾
- 苦绳
- 无患子树皮
- 鸡血李
- 燕窝
- 鼠矢枣
- 箭杆风
- 鲚鱼
- 芜菁花
- 直立百部
- 盐胆水
- 保山附片
- 独蕨萁
- 野豌豆
- 青活麻
- 电灯花
- 金丝莲
- 腽肭脐
- 朴消
- 艾麻草
- 王瓜
- 阔叶麦冬
- 大三叶升麻
- 矮杨梅
- 库页悬钩子
- 多齿蹄盖蕨
- 大一箭球
- 阴地蕨
- 阴蚼
- 矮茎朱砂根
- 野靛青
- 云实根
- 大叶金花茶叶
- 云南野砂仁
- 无花果根
- 青丝龙
- 大叶楠
- 矮陀陀
- 钱针万线草
- 大乌泡根
- 野苏麻
- 苦油木
- 野苜蓿
- 野马蹄草
- 苦天茄
- 青藏虎耳草
- 苦豆根
- 野洋烟根
- 野鸦椿
- 银灰旋花
- 莴苣子
- 野竹兰
- 鹊豆
- 云苔草
- 益母草花
- 问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