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钱木根
《中华本草》:金钱木根
拼音注音
Jīn Qián Mù Gēn
别名
金钱木、麻介刺马鞍秋。
英文名
Root of Chinese Paliurus
出处
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铜钱树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liurus hemsleyanus Rehd.[P.orientalis (Franch.) Hemsl.]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根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铜钱树 落叶乔木,高达15m。树皮灰褐色,剥落状。小枝细长,“之”形曲折,无毛,有皮孔,常有刺或无刺。叶互生;叶柄长0.6-2cm;无托叶刺,但幼树叶柄基部有2个针刺;叶片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长4-10cm,宽2.5-9cm,先端长渐尖或渐尖,基部偏斜,近圆形至宽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或圆齿,上面亮绿色,背面淡绿色,两面无毛,基出脉三条。聚伞花序或聚伞圆锥花序,顶生或兼有腋生;花小,黄绿色,两性;花萼5裂,裂片三角形或宽卵形;花瓣5,匙形;雄蕊5,长于花瓣;花盘五边形,5浅裂;子房2-3室,与花盘合生。核果草帽状,周围有木栓质宽翅,近圆形,似“铜钱”。径约2 .5cm或更大,无毛,果熟时紫褐色;果梗长约2cm,下垂。花期4-6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林间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树皮含鞣质。
性味
甘;平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补气。主劳伤乏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治劳伤乏力。金钱木根五至六钱,加仙鹤草、白马骨、紫青藤(牯岭勾儿茶)各三至四钱。水煎,冲黄酒、红糖,早、晚饭前各服一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金钱木根
拼音注音
Jīn Qián Mù Gēn
出处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为鼠李科植物铜钱树的根。
原形态
铜钱树,又名:马鞍秋(《思南府志》)。
落叶乔木,高达15米。树皮暗灰色,剥落状;小枝呈"之"字形曲折,密被皮孔,无刺。单叶互生,椭圆状卵形至广卵形,长4~10厘米,宽2.5~9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至阔楔形,边缘具波状齿,近革质;叶柄长3~6厘米。花黄绿色,具长梗,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;萼5裂;花瓣5;雄蕊5;子房2~3室与花盘合生。核果木质,扁形,周围有宽广薄翅,形如铜钱,径约2.5厘米。紫褐色。花期5月。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林间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四川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树皮含鞣质。
功能主治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治劳伤乏力。金钱木根五至六钱,加仙鹤草,白马骨、紫青藤(牯岭勾儿茶)各三至四钱。水煎,冲黄酒、红糖,早、晚饭前各服一次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老梅花
- 金钗凤尾蕨
- 金礞石
- 金荞麦
- 金钩如意草
- 金钱白花蛇
- 韭根
- 金莲花
- 金鸡豇豆
- 韭叶芸香草
- 糙叶树皮
- 金线兰
- 金纳香
- 金盏草
- 臭藤子
- 金背枇杷
- 金钱草
- 金钱参
- 茶子木花
- 金线草
- 金腰箭
- 金针菜
- 锯齿溪蟹
- 金金棒
- 虫豆
- 金雀儿
- 金老梅根
- 虫蚁菜
- 降香
- 锯齿王根
- 穿心莲
- 金背枇杷花
- 金老梅枝
- 金盏菊根
- 金钗石斛
- 金银忍冬
- 穿山甲
- 锦香草叶
- 金花茶花
- 金龙胆草
- 金钟茵陈
- 苍耳囊虫
- 镜面草
- 金银花露
- 藏报春
- 金线风
- 锦灯笼
- 金锦香
- 金钟花
- 虫豆柴
- 簇生卷耳
- 金背枇杷果
- 金色狗尾草
- 草红藤
- 金边兔耳
- 铰剪藤
- 草果药
- 金背枇杷叶
- 大黑蒿
- 金鸡尾
- 金顶蘑
- 金雀根
- 金石斛
- 锯鲨肝
- 金钮扣
- 金腰
- 金鱼藤
- 金粉蕨
- 锯齿王
- 金鱼
- 金鸡尾巴草根
- 金鱼藻
- 锯鲨胆
- 金铁锁
- 锦葵
- 金腰子
- 金鸡纳
- 金钗股
- 锦地罗
- 金石溜
- 金腰燕
- 金钗
- 锦鸡儿
- 金腰带
- 锯锯藤
- 锯鲨翅
- 金花菜
- 金雀花
- 韭菜
- 金耳环
- 金箔
- 金缕梅
- 金花草
- 金鸡勒
- 金露梅
- 金边龙舌兰
- 丢了棒
- 人参芦
- 葱须
- 蟾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