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蘑
《中华本草》:口蘑
拼音注音
Kǒu Mó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口蘑科真菌香杏口蘑和蒙古口蘑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choloma gambosum (Fr.)Gill.[Calocybe gambasa (Fr.)Sing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在子实体幼小时期(蘑菇钉)采摘,除去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1.香杏口蘑 菌盖宽6-12cm。半球形至平展,光滑,不粘,带白色或淡土黄色至浅土红色,边缘内卷。菌肉白色,肥厚。菌褶白色或稍带黄色,稠密,窄,弯生,不等长。菌柄长3.5-10cm,租1.5-3.5cm,白色或稍带黄色,具条纹,中实。孢子无色,光滑,椭圆形,(5-6.2)μm×(3-4)μm。2.蒙古口蘑 子实体白色,菌盖宽3-17cm。半球形至平展,白色,光滑,初期边缘内卷。菌肉白色,厚。菌褶白色,稠密,弯生,不等长。菌柄粗壮,白色,长3.5-7cm,粗1.5-4.6cm,中实,基部稍膨大。孢子光滑,无色,椭圆形,(6-9.5)μm×(3.5-4)μ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香杏口蘑 生于草原沃土上。夏、秋季雨后,形成蘑菇圈。2.蒙古口蘑生于草原上。夏、秋季雨后形成蘑菇圈。资源分布:1.香杏口蘑 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内蒙古、河北等地。2.蒙古口蘑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河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( 1)香杏口蘑 菌盖半球形或平展,直径6-11cm,白色、淡土黄色或深蛋壳色,表面光滑,边缘内卷,菌肉厚,类白色。菌褶稠密,不等长,白色或带淡黄色。菌柄长3.5-10cm,直径1.5-3.5cm,白色或淡黄色,表面具纵纹,中实。气香,味淡。[br](2)蒙古口蘑 菌盖半球形或平展,直径3-17m,白色,有的边缘内卷。菌肉厚,白色。菌褶稠密,不等长,白色。菌柄长3.5-7cm,直径1.5-4.6cm,基部稍膨大,白色,中实。气香,味淡。
性味
甘;辛;性平
归经
肺;脾;胃经
功能主治
健脾补虚;宣肺止咳;透疹。主头晕乏力;神倦纳呆;消化不良;咳嗽气喘;麻疹欲出不出;烦躁不安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,鲜品30-6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麋角
- 假辣蓼
- 大乌泡
- 稻芽
- 苦白蜡
- 大花卫矛
- 云南重楼
- 五味草
- 盐肤木皮
- 猬菊
- 柯蒲木
- 苦荞麦
- 乌头叶蛇葡萄
- 独角牛
- 云南地黄连
- 青杠碗
- 铁线莲
- 云南风车子
- 阴香叶
- 倒挂牛
- 野烟
- 青兔耳风
- 独蕨箕
- 水朝阳根
- 苦瓜藤
- 玉柏
- 山白蜡条
- 水菇里
- 山腊梅
- 山棘豆
- 水松皮
- 水獭肝
- 三叶莲
- 水桐木
- 桑叶汁
- 兜兰
- 白花映山红
- 蓑草根
- 麻柳果
- 乌蛇膏
- 水枇杷
- 丝带蕨
- 桑瘿
- 大草蔻
- 水苦荬根
- 箭叶苣
- 鸡爪七
- 乌榄根
- 大金刀
- 山枝根
- 水丁香
- 桑螵蛸
- 爬山虎
- 水凤仙
- 大麦泡
- 乌鸦翅羽
- 石鮅鱼
- 白活麻
- 打火草
- 浙雁皮
- 假刺藤
- 油茶花
- 水柏枝
- 升麻
- 松花粉
- 树头芭蕉
- 水牛角浓缩粉
- 大靛根
- 山芹
- 鹈鹕毛皮
- 桑沥
- 独脚金
- 淡竹根
- 五色梅叶
- 大山豆
- 滇五味
- 炮弹果
- 蒲葵叶
- 宽叶独行菜
- 白花果
- 杓儿菜
- 乌苏里黄芩
- 白扁豆
- 白背杨
- 皮袋香
- 开口箭
- 树茭瓜
- 断血流
- 麻腊干
- 苦地胆根
- 山木通
- 葡萄藤叶
- 卷心菜
- 单体蕊黄芪
- 大叶樱叶
- 大果臭椿皮
- 椰子
- 对叶油麻叶
- 乌桕
- 青鱼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