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花葱
《中华本草》:蓝花葱
拼音注音
Lán Huā Cōnɡ
别名
白狼葱、野葱、野韭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天蓝韭的全草或鳞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lium cyaneum Regel [A.szechuani-cum Wang et Tang]采收和储藏:夏季花将开时采收,抖净泥土,晾干。
原形态
天蓝韭,草本,具根茎。鳞茎狭柱形,簇生;鳞茎外皮黑褐色,老时纤维质近网状。花草纤细,圆柱形,长10-30cm,常在下部被叶鞘。叶基生;叶片狭条形,长5-25cm,宽l-l.5(-2)mm。总苞单侧开裂,比花序短,宿存;伞形花序半球形,多花,花梗长4-12mm;无小苞片;花被片卵形,天蓝色或紫蓝色;花被片6,长3.5-5mm,内轮的卵状长圆形,钝头,外轮的椭圆状长圆形,有时先端微凹,常较短;花丝伸出花被,长5-8mm,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,内轮的基部扩大,有时两侧各具1齿;子房球形,基部具3凹穴;花柱伸出花被,长4-7mm。花、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3000m的山坡、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湖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功能主治
散风寒;通阳气。主感冒风寒;阴寒腹痛;四肢逆冷;小便不通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蓝花葱
别名
野葱、天蓝韭、白狼葱
来源
百合科蓝花葱Allium cyaneum Regel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西北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西藏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发散风寒,通阳,健胃。主治风寒外感,阴寒腹痛,肢冷脉微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绿芨
- 蓝天草
- 白地牛
- 桃儿七
- 蒺藜
- 桐木
- 铜棒锤
- 牛尾蒿
- 桃根
- 龙骨莲
- 斩妖剑
- 通天草
- 牛屎树
- 牛髓
- 牛奶树子
- 牛舌癀
- 脓见愁根
- 牛肾
- 糯米团
- 樟树果
- 竹节蓼
- 牛尾菜
- 牛眼珠
- 牛毛草
- 鹅掌金星草
- 黑芝麻
- 钟乳石
- 黑老头
- 水皂角子
- 金刚藤头
- 石膏
- 芨芨草
- 柿寄生
- 黑沙蒿子
- 过江藤
- 无患树皮
- 金瓜
- 芙蓉花
- 腐巴
- 仙茅
- 黑虎七
- 石脑油
- 福建胡颓子叶
- 黄麻子
- 黑果
- 黑脂麻
- 粉团花
- 双花堇菜
- 山乌桕叶
- 山岗荚
- 四方麻
- 生藤
- 鬼箭锦鸡儿
- 水黄连
- 骨把
- 树地瓜根
- 山大烟
- 水蓑衣
- 芙蓉根
- 黑草
- 防已
- 沙棘
- 石瓜子莲
- 假酸浆子
- 革质红菇
- 黑面叶
- 东北雷公藤
- 大画眉草花
- 波棱瓜
- 井口边草
- 白紫草
- 假芫茜
- 假蒟叶
- 楤木白皮
- 假地豆
- 圣罗勒
- 波缘楤木
- 黄蜀葵根
- 防风花
- 山丹花
- 铁棒锤茎叶
- 黑红菇
- 柏树根
- 柏树叶
- 树舌
- 桑叶露
- 石枣子
- 柿子
- 四楞筋骨草
- 黑果拨毒散
- 斑茅
- 滇南马钱
- 沙枣树皮
- 高山黄华
- 山乌珠根
- 白刺花
- 高粱火焰苞
- 水菖蒲
- 狮子草
- 蜂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