蓬莱葛
《中华本草》:蓬莱葛
拼音注音
Pénɡ Lái Gě
别名
红络石藤、大叶石塔藤、九里火、放光藤、青香藤、黄河江、落地烘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钱科植物蓬莱葛的根或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ardneria multiflora Makino采收和储藏:根,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或鲜用。种子,果实成熟时收取,鲜用。
原形态
常绿攀援藤本,长达8m。枝圆柱状,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1.5cm,腹部具槽;叶柄间托叶线明显;叶腋内有钻状腺体;叶片椭圆形,长5-13cm,宽2-5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,表面绿色有光泽,全缘。花黄色,三歧聚伞花序腋生;花通常5-6朵;总花梗基部有三角形苞片;花梗基部苞片小;花萼小,裂片半圆形,有睫毛;花直径约1.2cm;花瓣披针状椭圆形,长约5mm;雄蕊5,花药离生,近无柄,长约2.5mm;子房2室,花柱圆柱状,柱头2浅裂。浆果圆形,直径约7mm,熟时红色。种子2颗,黑色。花期3-7月,果期7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2100m的密林下或山坡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西南及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全株含吲哚类生物碱0.086%,其中主要成分是蓬莱葛属碱(gardneramine),还含多花蓬莱葛胺(gardfloramine),18-去甲氧基蓬莱葛属胺(18-desmethoxygardneramine),18-去甲氧基多花蓬莱葛胺(18-desmethoxygardnoramine),多花蓬莱葛碱(chitcoenine),多花蓬莱葛亭碱(gardmultine),蓬莱葛属胺N-氧化物(gardneramine N-oxide),去甲氧基多花蓬莱葛亭碱(demethoxygardmultine)等。
性味
苦;辛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通络;止血。主风湿痹痛;创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根煎汤,15-30g,鲜品60-90g。外用:种子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蓬莱葛
别名
多花蓬莱葛
来源
马钱科蓬莱葛Gardneria multiflora Makino,以根、种子入药。
生境分布
华东、华中、西南。
功能主治
祛风活血。主治关节炎;外用治创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鲜根3~4两,鲜五加皮、鲜丹参、鲜土茯苓、勾儿茶根各2~3两,水煎,冲黄酒适量,早晚睡前各服1次。外用种子捣碎,外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安龙香科科
- 野香茅
- 青蒜
- 银鲛
- 蓬蘽
- 五凤朝阳草
- 螃蟹甲
- 五色草
- 乌尼参
- 卡密
- 蟛蜞
- 乌药叶
- 砒霜
- 野灯草
- 云杉球果
- 万年青
- 无尾果
- 破头风
- 野茉莉
- 玉米
- 萍蓬草
- 青酒缸根
- 葡萄根
- 破布叶
- 无莿根
- 野花生
- 飘拂草
- 乌药
- 捆仙丝
- 破骨风
- 洋芋
- 乌龟
- 乌骨麻
- 乌蔹莓五加
- 菩提香
- 玉米黑粉
- 野猪胆
- 玉芙蓉
- 乌骨藤
- 可爱花
- 摇钱树
- 蒲圻贝母
- 炮掌果
- 野核桃油
- 瓶蕨
- 蒲桃根皮
- 通骨消
- 大夜关门
- 铁扇子
- 苦夭
- 多花胡枝子
- 丁公藤
- 阔叶垂头菊
- 鲦鱼
- 苦苣苔
- 青脚莲
- 假茶辣
- 大狗尾草
- 艾叶
- 佛手露
- 多花沿阶草
- 雀头血
- 大狼毒
- 东方狗脊
- 苦苣根
- 假连翘叶
- 鹧鸪脂
- 尖槐藤
- 峨眉耳蕨
- 鱼尾葵根
- 九连灯
- 短瓣花
- 麝香草
- 鸡骨柴叶
- 金发草
- 稻草
- 短穗兔耳草
- 铁轴草
- 铜牛皮
- 当归藤
- 铁角凤尾草
- 戴胜
- 弹裂碎米荠
- 裸柱菊
- 大马蹄蕨
- 蜈蚣
- 雀梅藤根
- 大薸
- 东风橘根
- 对虾壳
- 银兰
- 多蕊蛇菰
- 大石枣
- 东风草
- 青竹标根
- 青皮树
- 胃寒草
- 鞘菝葜
- 阔叶石韦
- 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