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叶
《中华本草》:苹果叶
拼音注音
Pínɡ Guǒ Yè
英文名
Apple leaf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苹果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us pumila Mill.
原形态
苹果 乔木,高达15m。小枝幼嫩时密被绒毛,老枝紫褐色,无毛。叶互生,叶柄长1.5-3cm,被短柔毛;托叶披针形,全缘,早落;叶片椭圆形、卵形至宽椭圆形,长4.5-10cm,宽3-5.5cm,边缘有圆钝锯齿,幼时两面有短柔毛。花两性;伞房花序,具花3-7朵,集生于小枝顶端;花梗长1-2.5cm,密被绒毛;花白色或带粉红色,直径3-4cm;雄蕊20;花柱5。果实扁球形,直径在2cm以上,先端常有隆起,萼柱下陷,萼裂片宿存,果梗粗短。花期5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-2500m的山坡、平原旷野以及黄土丘陵等处。资源分布:原产欧洲及亚洲中部。我国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叶含β-吲哚乙酸(β-indolylacetic acid)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凉血解毒。主产后血晕,月经不调,发热,热毒疮瓣,烫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[br]外用:适量,鲜叶贴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滇南本草》:敷脐上治阴症。又治产后血迷,经水不调,蒸热发烧,服之效。2.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贴火毒疮,烧灰调油搽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苹果叶
拼音注音
Pínɡ Guǒ Yè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苹果的叶片。
功能主治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敷脐上治阴症。又治产后血迷,经水不调,蒸热发烧,服之效。"
②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贴火毒疮,烧灰调油搽之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破布草
- 五香血藤
- 咖啡
- 乌鸦胆
- 五香草
- 杨枸花
- 郁李仁
- 乌鸦肉
- 樱桃核
- 异叶米口袋
- 五谷虫
- 益母草
- 乌龙摆尾
- 五脉绿绒蒿花
- 乌当归
- 乌鸡骟
- 玉帘
- 野大豆藤
- 胖树根
- 油茶油
- 叩头虫
- 五气朝阳草
- 野漆树
- 野山芝麻
- 异野芝麻
- 野胡萝卜根
- 粃壳草
- 白狼毒
- 滇肉棒
- 斑竹花
- 杜根藤
- 波缘假瘤蕨
- 炸腰果
- 棣棠花
- 杜香
- 白沙糖
- 太阳针
- 白枪杆根
- 滇白药子
- 瑞香狼毒
- 大瓦韦膜叶星蕨
- 麒麟菜
- 鳗鲡鱼骨
- 橘
- 白背青荚叶
- 大荨麻
- 大脚菇
- 榕树皮
- 白果
- 苒苒草
- 柏树果
- 白楠木
- 大避债蛾
- 忍冬藤
- 软骨过山龙
- 灯蛾
- 揉白叶
- 泽漆
- 天文草
- 热痱草
- 天麻茎叶
- 肉珊瑚
- 肉爬皂
- 肉根还阳参
- 大铁扫把
- 白桂木根
- 白檀
- 对叶草
- 荛花根
- 人参果
- 棕叶七
- 滇南美登木
- 对叶油麻根
- 淡花当药
- 白椴
- 白兰花
- 猪牙皂
- 白背枫
- 猪母柴根
- 庵 (艹闾)子
- 文冠果
- 土茯苓
- 鹦哥花藤
- 苦树皮
- 假通草树皮
- 豆腐渣果根
- 银白杨叶
- 倒生根
- 倒扣草
- 野苦梨根
- 井边草
- 挖耳草根
- 苦蘵根
- 银锁匙
- 倒吊笔
- 灯笼花
- 斑鸠菊
- 蜈蚣刺
- 大马蓼
- 青酒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