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柳菊
《中华本草》:山柳菊
拼音注音
Shān Liǔ Jú
别名
九里明、黄花母、柳叶蒲公英、柳菊蒲公英
英文名
Herb of Umbellate hawkweed
出处
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山柳菊一名九里明,一名黄花母,南赣山中皆有之。丛生,细叶似石竹叶,绿茎有节。秋开黄花如菊,心亦黄。土医以洗肿毒,不可食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山柳菊中伞花山柳菊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Hieracium kuameria Franch.2.Hieracium umbellatum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去除泥土,洗净,多鲜用,或晒干。
原形态
1.山柳菊 多年生草本,高60-90cm。基生叶线状长椭圆形,长约30cm,宽1.5-2cm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至叶柄,呈翼状,全缘;花茎上的叶互生,无柄;狭披针形或线形。头状花序由花茎顶端叶腋抽出,具长梗,数个排列成伞房状;每一头状花序的总苞长约1.3cm,圆柱状;苞片长披针形,先端尖,背面有黑色条纹;花序内全为舌状花,有10余朵,花冠黄色,舌片先端截平,有5齿裂。瘦果长圆形,先端有淡褐色的冠毛。花期9月。2.伞花山柳菊 多年生草本,高40-120cm,被细毛。基生叶在花期枯萎;茎生叶互生,无柄,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3-9cm,宽0.5-1.5cm,先端急尖至渐尖,基部楔形至圆形,具疏大齿,稀全缘,边缘和下面沿脉具短毛。头状花序多数,排成伞房状,梗密被细毛;总苞片9-11mm;总苞片3-4层;外层总苞片短,披针形,下部具短毛,内层总苞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8-10mm;舌状花黄色,长15-20mm,下部具白色软毛,舌片先端5齿裂。瘦果圆筒形,紫褐色,长约3mm,具10条棱,冠毛浅棕色,长6-7m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山麓、原野、沟边有积水或潮湿的地方。2.生于山地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江西等地。2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中和西南。
化学成分
地上部分含芹菜素(apigenin),槲皮素(quercetin),山柰酚(kaempferol),木犀草素(luteolin),木犀草素7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luteolin-7-β-D-glucpyranoside),金丝桃甙(hyperoside),蒙花甙(linarin)[1,2]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湿;消积。主疮痈疖肿,尿路感染,痢疾,腹痛积块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洗肿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柳菊
拼音注音
Shān Liǔ Jú
别名
伞花山柳菊、柳叶蒲公英
来源
菊科山柳菊属植物山柳菊Hieracium umbelatum L.,以根及全草入药。夏季采全草,秋季挖根,除去杂质及泥土,晒干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利湿消积。用于痈肿疮疖,尿路感染,腹痛积块,痢疾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山柳菊
拼音注音
Shān Liǔ Jú
别名
九里明、黄花母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
出处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山柳菊的全草、根。夏秋采收,洗净泥土,多为鲜用,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60~90厘米。基生叶线状长椭圆形,长约30厘米,宽1.5~2厘米,全缘,先瑞渐尖,基部下延至叶柄,呈翼状;花茎上的叶互生,无柄,狭披针形或线形。头状花序由花茎顶端叶腋抽出,具长梗,数个排列成伞房状;每一头状花序的总苞长约1.3厘米,圆柱状,苞片长披针形,先端尖,背面有黑色条纹;花序内全为舌状花,有10余朵,花冠黄色,舌片先端截平,有五齿裂。瘦果长圆形,顶端有淡褐色的冠毛。花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麓、原野、沟边有积水或潮湿的地方。分布江西等地。
功能主治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洗肿毒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尖子木
- 松蒿
- 鱼香草
- 倒提壶
- 蜘蛛网
- 蒲州豉
- 野席草
- 酸枣肉
- 山萝花
- 油头草
- 野牡丹根
- 粤万年青
- 淫羊藿根
- 油炸木
- 野猪外肾
- 蓬莱草
- 越王余算
- 昆明鸡血藤
- 野牡丹子
- 霹水草
- 月光花种子
- 萍蓬草子
- 缘毛鸟足兰
- 蒲桃种子
- 苤蓝
- 杨梅树
- 鼍甲
- 片姜黄
- 榆仁酱
- 辟汗草
- 藨草
- 螃蟹脚
- 野樱桃根
- 五蕊寄生
- 昆布
- 炮姜
- 乌蔹莓
- 吴萸叶五加
- 乌鱼蛋
- 苹婆
- 五色梅
- 苹果叶
- 破布草
- 五香血藤
- 咖啡
- 乌鸦胆
- 五香草
- 杨枸花
- 郁李仁
- 乌鸦肉
- 樱桃核
- 异叶米口袋
- 五谷虫
- 益母草
- 乌龙摆尾
- 五脉绿绒蒿花
- 乌当归
- 乌鸡骟
- 玉帘
- 野大豆藤
- 胖树根
- 油茶油
- 叩头虫
- 五气朝阳草
- 野漆树
- 野山芝麻
- 异野芝麻
- 野胡萝卜根
- 粃壳草
- 白狼毒
- 滇肉棒
- 斑竹花
- 杜根藤
- 波缘假瘤蕨
- 炸腰果
- 棣棠花
- 杜香
- 白沙糖
- 太阳针
- 白枪杆根
- 滇白药子
- 瑞香狼毒
- 大瓦韦膜叶星蕨
- 麒麟菜
- 鳗鲡鱼骨
- 橘
- 白背青荚叶
- 大荨麻
- 大脚菇
- 榕树皮
- 白果
- 苒苒草
- 柏树果
- 白楠木
- 大避债蛾
- 忍冬藤
- 软骨过山龙
- 灯蛾
- 揉白叶
- 泽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