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稔叶
《中华本草》:山稔叶
拼音注音
Shān Rěn Yè
英文名
Leaf of Downy Rosemyrtle, Leaf of Rosemyrtle
出处
出自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odomyrtus tomentosa (Ait.) Hassk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1-2m。嫩枝有灰白色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4-7mm;叶片革质,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3-8cm,宽1-4cm,先端圆或钝,常微凹入,有时稍尖,基部阔楔形,上面初时有毛,以后变无毛,发亮,下面有灰色茸毛,全缘;离基3出脉,直达先端且相结合。花单生,紫红色,直径2-4cm,有长梗;萼管倒卵形,长6mm,有灰茸毛,裂片5,近圆形,长4-5mm,宿存;花瓣5,倒卵形,长1.3-2cm;雄蕊红色,多数,长7-8mm,花药纵裂;子房下位,3室,花柱长1m,柱头扩大。浆果卵状壶形,长1.5-2cm,宽1-1.5cm,熟时紫黑色;种子多数,每室2列。花期4-5月,果期7-9月。
化学成分
叶中分离到21αH-22(29)-何帕烯-3β,30-二醇(21αH-hop-22(29)-en-3β,30-diol),3β-羟基-21αH-22(29)何帕烯-30-醛(3β-hydroxy-21αH-hop-22(29)-30-al),白桦脂酸(be-tulinic acid),熊果酸(urslic acid),阿立菲妥酸(aliphytolic acid),羽扇豆醇(lupeol),β香树脂醇(β-香树脂酮醇(β-amyrenonol),即3β-羟基齐墩果烯-11酮(3β-hydroxy-olean-12-en-11-one),白桦脂醇(betulin)[2]。茎中分离到3β-已酰氧基α,12α-环境齐墩果烷-28,13-内酯(3β-acetoxy-11α,12-epoxyoleanan-28,13β-olide),3β已酰氧基-12α-羟基齐墩果烷-28,13β-交酯(3β-acetoxy-12α-hydroxyoleanan-28,13β-olide),3β-已酰氧基氧代齐墩果烷-28,13β-内酯(3βacetoxy-12-oxo-oleanan-28,13β-olide),白桦酯酮酸(betulonic acid),白桦脂酸,齐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[1],无羁萜酮(friedelin),羽扇豆醇,α-香树脂醇(α-amyrin),蒲公英赛醇(taraxerol),白桦酯醇-3-已酸酯(betulin-3-acetate),和白桦酯醇。叶和枝均含鞣质,为10.13%-12.8%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利湿止泻;生肌止血。主泄泻;痢疾;黄疸;关痛;胃痛;疳积;崩漏;乳痈;疮肿;痔疮‘疥癣;烫伤;外伤出血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2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止痛,散热毒,止血,拔脓,生肌。2.《本草求原》:止血,止痢,生肌。治疳积,消疮,洗疳痔,热毒,烂脚,理蛇伤。3.《广西中药志》:治水泻,红白痢;外用治外伤出血,乳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胡满根
- 红蒂蛇
- 刺叶楤木
- 水苏根
- 山佩兰
- 山大刀
- 催吐萝芙木
- 刺叶苏铁
- 薜荔果
- 水松球果
- 蛤蜊肉
- 柠条
- 刺果藤仲
- 高山扁枝石松
- 风花菜
- 石夹生
- 鸨油
- 双剪菜
- 红苕母子
- 蝴蝶花
- 红车轴草
- 高原蚤缀
- 刺果藤
- 肥猪苗
- 楠藤
- 红鬼笔
- 薄荷油
- 花脸细辛
- 黑大豆
- 高山望
- 黑及草
- 南烛根
- 刺龙牙
- 吹云草
- 黄锁梅叶
- 水绵
- 锅焦
- 水冬瓜
- 老鼠刺
- 南瓜七
- 水黄花
- 石莲
- 石蜈蚣
- 鳜鱼胆
- 刺瓜米草
- 南蛇藤果
- 亮叶茉莉
- 绿豆衣
- 甘蕉根
- 鸽粪
- 刺齿凤尾蕨
- 荔枝壳
- 葫芦巴
- 生漆
- 老枪谷子
- 花叶九节木
- 垂柳
- 荚蒾根
- 刺楸
- 维特他
- 苦白蜡
- 红花山牵牛
- 石斛
- 还阳参
- 狗脚迹
- 虎头兰
- 红色新月蕨
- 老虎俐根皮
- 刺栗子
- 罗裙带根
- 老牛揣
- 荜茇
- 实葫芦根
- 芦花
- 胡桃树皮
- 胡桃花
- 南板蓝根
- 蓖麻蚕
- 豹皮樟
- 老虎耳
- 红花菜
- 女儿茶
- 柠鸡儿果
- 刺糖
- 女菀
- 败毒草
- 芦竹根
- 芭茅
- 狗骨
- 南方六道木
- 鳖卵
- 芥蓝
- 粉藜
- 黄三七
- 蝴蝶暗消
- 蜂乳
- 飞蛾七
- 花姬蛙
- 沙冬青
- 牛含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