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莓根
《中华本草》:蛇莓根
拼音注音
Shé Méi Gēn
别名
三皮风根、蛇泡草根
英文名
Root of Indian Mockstrawberry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uchesnea indica(Andr.) Focke[Fragaria indica Andr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根。
原形态
蛇莓 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短,粗壮。匍匐茎多数,长30-100cm,有柔毛,在节处生不定根。基生叶数个,茎生叶互生,均为三出复叶;叶柄长1-5cm,有柔毛;托叶窄卵形到宽披针形,长5-8mm;小叶片具小叶柄,倒卵形至棱状长圆形,长2-3cm,宽1-3cm,先端钝,边缘有钝锯齿,两面均有柔毛或上面无毛。花单生于叶腋;直径1.5-2.5cm;花梗长3-6cm,有柔毛;萼片5,卵形,长4-6mm,先端锐尖,外面有散生柔毛;副萼片5,倒卵形,长5-8mm,比萼片长,先端常具3-5锯齿;花瓣5,倒卵形,长为5-10mm,黄色,先端圆钝;雄蕊20-30;心皮多数,离生;花托在果期膨大,海绵质,鲜红色,有光泽,直径10-20mm,外面有长柔毛。瘦果卵形,长约1.5mm,光滑或具不明显突起,鲜时有光泽。花期6-8月。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河岸、草地、潮湿的地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以南各地。
性味
苦、甘;寒
归经
肺;肝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泻火;解毒消肿。主热病,水儿惊风,目赤红肿,痄腮,牙龈肿痛,咽喉肿痛,热毒疮疡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①治吐血:三皮风根及叶,捣绒兑开水服。(《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》)②治中水毒:蛇莓草根,捣作末服之,并以导下部,亦可饮汁一、二升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③治眼结膜炎,角膜炎:蛇莓鲜根三至五株,洗净捣烂,置净杯内,加入菜油一至二茶匙, 每日蒸一次,点眼用,一天三至四次,每次二至三滴,每剂可用五至七天。(《浙江中草药 抗菌消炎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》)
各家论述
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内热,潮热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蛇莓根
拼音注音
Shé Méi Gēn
别名
三皮风根(《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根。
功能主治
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内热,潮热。"
复方
①治吐血:三皮风根及叶,捣绒兑开水服。(《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》)
②治中水毒:蛇莓草根,捣作末服之,并以导下部,亦可饮汁一、二升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③治眼结膜炎,角膜炎:蛇莓鲜根三至五株,洗净捣烂,置净杯内,加入菜油一至二茶匙,每日蒸一次,点眼用,一天三至四次,每次二至三滴,每剂可用五至七天。(《浙江中草药抗菌消炎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绛梨木子
- 绢毛石花
- 蒟蒻薯叶
- 紫香薷
- 南天竹
- 菊苣
- 鸡冠苗
- 江西金钱草
- 酸枣根
- 荚蒾子
- 荆芥根
- 山土瓜
- 毛柄锦香草
- 鸡雪莲
- 赭石
- 蛇见怕
- 芝麻菜
- 鸡腰果
- 蕹菜根
- 鲛鲨白
- 鲛鱼
- 柳杉叶
- 荆芥
- 矩镰荚苜蓿
- 鸡蛋壳
- 江珧柱
- 鼠李
- 乌口树
- 菊花苗
- 蛇莓
- 箭叶蓼
- 酸模
- 鸡脚参
- 酸浆菜
- 礁膜
- 蛇婆
- 结血蒿
- 韶子
- 赛莨菪
- 麝香
- 鲫鱼藤
- 稷米
- 菅
- 鸡头
- 赛番红花
- 蛇葡萄
- 鸡子壳
- 鲫鱼胆草
- 鲨鱼胎
- 马牙半支
- 麻叶荨麻
- 鱵鱼
- 酢浆草
- 隔山撬
- 凤尾猪鬃草
- 黄山梅
- 钟萼木
- 马鬃参
- 紫金砂
- 伊贝母
- 紫金龙
- 小叶假耧斗菜
- 紫铜矿
- 紫金莲
- 鸡翔草
- 针筒线
- 九龙盘
- 鸡娃草
- 雉子筵根
- 蚤休
- 蜘蛛香
- 醉魂藤
- 鹅掌楸
- 锥螺厣
- 刺芋
- 鳣鱼
- 鸡内金
- 鸡脑
- 鸡蛋参
- 鸡骨菜
- 鸡脚莲
- 鲫鱼骨
- 鲫鱼
- 鸡肝
- 鳟鱼
- 雕骨
- 茱卷皮
- 肿节风
- 苦木根
- 芝麻壳
- 野木耳菜
- 赤茯苓
- 鹧鸪脚
- 金雀马尾参
- 射鸡尾
- 降真香
- 长毛风毛菊
- 蒸饼
- 鲻鱼
- 大叶刺篱木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