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沙参
《中华本草》:土沙参
拼音注音
Tǔ Shā Shēn
别名
止咳草、咳嗽草、泡参、土洋参、鸡肉参、喉节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桔梗科植物球果牧根草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syneuma chinense Hong [A. ful-gens arct.non Wall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于果牧根草 多年生草本,高40-100cm。根胡萝卜状,肉质。茎单生,稀多支丛生,直立,通常不分枝,或多或少被长硬毛。单叶互生,叶全部近无柄,或茎下部的有长达3cm的叶柄;叶片卵形、卵状披针形、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2.5-8cm,宽3.7-3.5cm,先端钝、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锯齿,两面多少被白色硬毛。穗状花序少花,有时仅数朵花,每个总苞片腋间有花1-4朵,总苞片有时被毛;花萼通常无毛,少被硬毛者,筒部球状,裂片长7-10mm,稍长于花冠,开花以后常反卷;花冠紫色或蓝紫色;花柱稍短于花冠,子房球状。蒴果球状,基部平截形,甚至凹入,下部最宽,有3条纵而宽的沟槽,长宽均为4mm。种子卵状长圆形,稍扁,有一条棱,桂冠黄色,长0.5mm。花、果期6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0m以下的山坡草地、林缘、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广西四川、西南部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健脾益气;润肺止咳。主体虚自汗;乳汁不足;饮食少进;咳嗽;咯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台蘑
- 川贝母
- 糕菜
- 胡桃仁
- 奶浆柴胡
- 黑骨走马
- 黑血藤
- 贯叶连翘
- 罗汉果
- 红蒿枝
- 狗胆
- 薄叶棘豆
- 刺槐花
- 遍山红
- 驳骨草
- 鲃鱼
- 狗筋蔓
- 老龙皮
- 胡荽子
- 甘草节
- 刺菱
- 桄榔面
- 狗响铃
- 枸橘
- 广枝仁
- 伽果
- 光棍草
- 干岩矸
- 桂花跌打
- 桂叶素馨
- 关公须
- 牛乳
- 刺天茄
- 谷木
- 高山金挖耳
- 山丹
- 水仙桃
- 豌豆
- 冲天果
- 岗梅根
- 广西花点草根
- 老来青
- 老鸦胆叶
- 荔枝草
- 刺梨叶
- 刺竹茹
- 果上叶
- 枸杞叶
- 芭蕉花
- 花荵
- 老鹤草
- 刺梨
- 柑叶
- 唇香草
- 荔枝根
- 菠萝皮
- 刺楸树根
- 老鼠吹箫
- 老熊花
- 老虎俐
- 刺桐叶
- 绿豆叶
- 绿豆花
- 菠萝根叶
- 刺花椒
- 灵砂
- 构树
- 广金钱草
- 葛谷
- 狗骨柴
- 瓜馥木
- 广东金钱草
- 菰
- 橄榄仁
- 狗尾草
- 狗舌草
- 狗尾草子
- 葛上亭长
- 葛粉
- 干旱毛蕨
- 拐枣七
- 狭叶蓬莱葛
- 鳖血
- 狗爪樟
- 甘紫菜
- 串铃草
- 蓖麻
- 红麸杨根
- 女金丹
- 老白花
- 薜荔汁
- 小花清风藤根
- 鸊鷉
- 黄鼠肉
- 地浆
- 太白贝母
- 青杠膏
- 孩儿茶
- 赤雹
- 佛肚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