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石藤
《中华本草》:香石藤
拼音注音
Xiānɡ Shí Ténɡ
别名
小密细藤、满山香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味子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茎藤及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isandra lancifolia(Rehd.et.Wils)A.C.Smith[S.sphenantheraRehd,etWils.var.lanci-folia Rehd.et.Wils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木质藤本。茎较纤细,小枝圆柱形。叶互生;叶柄长约1cm,叶柄边缘具极狭的翅,有时呈啮状下延至枝上;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,长4-10cm,宽1-3cm,先端渐狭或突尖,基部渐窄,边缘具不明显的细齿或下部全缘;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。雌雄异株;花小,直径不及1cm;花被6-8片,外轮淡黄色绿色至黄色,内轮橙黄色或黄色带红晕;雄蕊10-16,着生于倒卵状的花托上;雌蕊有心皮16-21。聚合果序长4-6cm;小浆果球形,红色;内有1-2枚椭圆形扁平的种子,种皮部分平滑,部分有不明显珠稀疏条粒状突起。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1500-2400m的杂木林间及岩坡、林缘溪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。
性味
微苦;涩;性温
功能主治
活血祛瘀;消肿止痛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;风湿腰痛
用法用量
外用:15-3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1.治跌打损伤,骨折:香石藤适量,捣烂,开水调,酒引,外敷患处;或用香石藤根皮五钱至一两,泡酒内服。2.治外伤出血:香石藤叶研末撒患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香石藤
拼音注音
Xiānɡ Shí Ténɡ
别名
小密细藤、小血藤
来源
木兰科香石藤Schisandra lancifolia (Rehd. et Wils.)A. C. Smith [S. sphenanthera var. lancifolia Rehd. et Wils.],以全株、果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、云南。
性味
全株:微苦、涩,温。
果:酸、咸,温。
功能主治
全株:祛痰消肿,止血。主治跌打损伤,骨折;叶外用治创伤出血。
果:补肾益志。治神经衰弱。
用法用量
根皮0.5~1两,浸酒服;果2~3钱;外用适量,全株捣烂,开水加酒调敷患处,叶研粉撒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香石藤
拼音注音
Xiānɡ Shí Ténɡ
别名
小密细藤、满山香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木兰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全株。全年可采。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攀援藤本,长约5米。长枝上的叶互生,短枝上的叶簇生,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6~9厘米,宽3~6厘米,边缘具疏锯齿。花单生叶腋,黄绿色。浆果红色。
本植物的果实(香石藤果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间疏林或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苦涩,温。
功能主治
止血接骨,祛瘀消肿。
复方
①治跌打损伤,骨折:香石藤适量,捣烂,开水调,酒引,外敷患处;另用香石藤根皮五钱至一两,泡酒内服。
②治外伤出血:香石藤叶研末撒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掌裂蟹甲草
- 桃耳七
- 柘树果实
- 香桂皮
- 麦瓶草种子
- 野梨枝叶
- 黑头草
- 竹(鼠留)子牙
- 野百合
- 豚卵
- 桐油
- 铁落
- 鲐鱼
- 鼠肾
- 龙齿
- 鸭脚蓼
- 顶羽菊
- 鸦片
- 樟脑
- 胆南星
- 峨眉蕨贯众
- 雪上一支蒿
- 獐肉
- 浙江过路黄
- 雪胆
- 香樟根
- 樟梨子
- 棕榈根
- 土碎补
- 樟
- 梓菌
- 头花猪屎豆
- 土蜂
- 雪人参
- 香樟
- 雪下红
- 鄂西天胡荽
- 毡盖木耳
- 樟树子
- 鱼鹰骨
- 丝绵木
- 高原鸢尾子
- 树萝卜
- 山艾叶
- 树韭菜
- 鲨鱼油
- 鸭脚木
- 棕榈皮
- 树腰子
- 金刷把
- 野漆树叶
- 西瓜子仁
- 鬼箭羽
- 树救主
- 野荔枝果
- 烟梦花
- 山矾根
- 鬼毛针
- 单根木叶
- 油桐根
- 高粱泡根
- 杉寄生叶
- 高山大黄
- 越南悬钩子
- 过江龙子
- 高山露珠草
- 水冬瓜叶
- 高良姜
- 高粱泡
- 山棯根
- 山慈姑花
- 宽穗兔耳风
- 昆明鸡血藤根
- 宽叶荨麻
- 水栀
- 贵州落地金钱
- 高山唐松草
- 尖叶铁扫帚
- 杜仲
- 火麻仁
- 鹳骨
- 苦茄
- 油草
- 越瓜
- 自事口草
- 竹沥
- 驼乳
- 豆梨
- 蒺藜花
- 鸽卵
- 柿蒂
- 柿皮
- 鸽肉
- 钩栗
- 过山龙
- 水杨柳
- 鬼点灯
- 鸡翎草
- 蛇蜕
- 装饰卷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