毡盖木耳
《中华本草》:毡盖木耳
拼音注音
Zhān Gài Mù ěr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耳科真菌植物毡盖木耳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uricularia mesenterica(Dicks.)Pers.
原形态
子实体平伏或半平伏,常覆瓦状叠生,半圆形、贝壳形至不规则形,直径5-15cm,厚1.5-4mm,半胶质,坚硬;边缘波状,稍有浅裂。表面松软,粘,有蛋壳色、灰白色、深褐色相间的同心环纹,有厚约1mm的绒毛层;绒毛无隔,无色,基部淡黄色,相互交织成非胶质层。子实层面胶质,暗褐色至紫褐色,平滑,有脉纹或网状皱纹。孢子卵形,基部尖,无色,(14-15)μm×(6-7)μ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栎、杨、榆等阔叶树的腐木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河北、山西、宁夏、河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药理作用
抗癌作用:毡盖木耳子实体的热水提取物为多糖,对小白鼠肉瘤S180 抑制率可达42.6%-60%,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60%。
性味
甘;平
功能主治
抗肿瘤。主恶性肿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鬼毛针
- 单根木叶
- 油桐根
- 高粱泡根
- 杉寄生叶
- 高山大黄
- 越南悬钩子
- 过江龙子
- 高山露珠草
- 水冬瓜叶
- 高良姜
- 高粱泡
- 山棯根
- 山慈姑花
- 宽穗兔耳风
- 昆明鸡血藤根
- 宽叶荨麻
- 棕榈皮
- 水栀
- 贵州落地金钱
- 高山唐松草
- 尖叶铁扫帚
- 杜仲
- 鸭脚木
- 火麻仁
- 山艾叶
- 山矾根
- 鹳骨
- 树腰子
- 野漆树叶
- 苦茄
- 油草
- 烟梦花
- 西瓜子仁
- 越瓜
- 自事口草
- 竹沥
- 驼乳
- 豆梨
- 金刷把
- 鱼鹰骨
- 蒺藜花
- 野荔枝果
- 树韭菜
- 树萝卜
- 鸽卵
- 柿蒂
- 鬼箭羽
- 柿皮
- 树救主
- 鸽肉
- 钩栗
- 高原鸢尾子
- 鲨鱼油
- 丝绵木
- 过山龙
- 水杨柳
- 鬼点灯
- 鸡翎草
- 蛇蜕
- 装饰卷柏
- 五代同堂根
- 五味草
- 对叶林
- 假辣蓼
- 柯蒲木
- 独角牛
- 金沸草
- 苦荞麦
- 昆明堇菜
- 野黄瓜
- 野猪头骨
- 九龙根
- 盐肤木皮
- 乌头叶蛇葡萄
- 通花根
- 大花美人蕉
- 白杜鹃花
- 云南风车子
- 大苞甲跖草
- 龙舌箭
- 高粱米糠
- 通光散
- 大花卫矛
- 云南重楼
- 倒水莲
- 革耳
- 波棱瓜子
- 蕨
- 铁线莲
- 九香虫
- 纵条肌海葵
- 马蔺
- 针叶火绒草
- 千年不烂心
- 麦角
- 马蹄叶
- 卷丹
- 透茎冷水花
- 九龙吐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