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子草
《中华本草》:显子草
拼音注音
Xiǎn Zǐ Cǎo
别名
岩高梁
英文名
all-grass of Globose phaenosperma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显子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aenosperma globlsa Munro ex Benth.采收和储藏:夏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显子草,多年生草木。根较稀疏而硬。秆单生或少数丛生,光滑无毛,直立,坚硬,高100-150cm,具4-5节。叶鞘光滑,通常短于节间:叶舌质硬,长达2.5cm,两侧下延为叶鞘的边缘;叶片长披针形,基部狭窄,先端渐尖细,长10-40cm,宽1-3cm,粗糙或平滑,常翻转而使上面向下呈灰绿色,下面向上作深绿色。圆锥花序长达40cm,分枝在下部者多轮生,长达10cm,幼时斜向上升,成熟时极开展;小穗长4-4.5mm,倒生者具长约1mm之短柄;第1颖长2.5-3mm,具3脉,两侧脉甚短,第2颖长约4mm,具3脉;外稃具3-5脉,两边脉不明显,长约4mm,内稃略短于外稃;花药长2mm。颖果倒卵球形,长约3mm,黑褐色,表面具皱纹。花、果期5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-1800m的山坡林下、山谷溪旁及路边草丛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华中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甘;微涩;平
功能主治
补虚健脾;活血调经。主病后体虚;经闭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:15-30g;或泡酒。
复方
治经闭:岩高梁一两,月月红、公鸡尾毛各二钱,猴骨五钱。泡酒服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显子草
拼音注音
Xiǎn Zǐ Cǎo
别名
岩高粱、乌珠茅
来源
禾本科显子草Phaenosperma globosa Munro ex Benth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华东、华中、西南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补虚,健脾,活血,调经。主治经闭,病后体虚。
用法用量
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显子草
拼音注音
Xiǎn Zǐ Cǎo
别名
岩高梁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显子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~1.5米。秆单生或少数丛生,直立,具4~5节。叶片长披针形,长10~40厘米,宽1~3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窄狭,常翻转而使上面向下呈灰绿色,下面向上作深绿色;叶鞘短于节间,光滑无毛;叶舌质硬,长达2.5厘米。圆锥花序长达40厘米,分枝在下部者多轮生,长达10厘米;小穗含1花,侧生于分枝上:颖膜质,第一、二颖均有3脉;内稃略短于外稃。颖果倒卵形,黑褐色,表面具皱纹,成熟时露出于稃外。花期5~7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林下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南、江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甘微涩,平。
功能主治
补虚健脾,和血调经。
复方
①治病后休虚:岩高梁一两。煨水或炖肉吃。
②治经闭:岩高梁一两,月月红、公鸡尾毛各二钱;猴骨五钱。泡酒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川党参
- 小马齿苋
- 川西小黄菊
- 杏仁
- 沉香曲
- 轮环藤
- 下果藤
- 旋覆花
- 香石藤叶
- 仙鹤草
- 向日葵
- 纤毛婆婆纳
- 常春藤
- 常春藤子
- 椿叶
- 漏芦
- 樗叶
- 檫树
- 垂花香薷
- 旋复花根
- 杏李
- 仙茅参
- 橡实壳
- 向日葵子
- 药老
- 蘘荷子
- 薤叶
- 叶上珠根
- 细叶草乌
- 原蚕沙
- 消毒药
- 苡芭菊
- 栾犀
- 慈乌胆
- 楮实
- 苏木蓝
- 岩丸子
- 叶下珠
- 楮树根
- 向天蜈蚣
- 岩景天
- 莲子草
- 圆柏叶
- 落新妇根
- 仙环小皮伞
- 喜树果
- 烂茶叶
- 小喇叭
- 心胆草
- 小构树汁
- 岩豆根
- 宜昌荚蒾
- 圆叶乌桕
- 狭萼半边莲
- 小败火草
- 香石藤果
- 羊角藤叶
- 牛蒡
- 驴断肠
- 新木橿子
- 小蕨鸡
- 兴安白头翁
- 药芹菜根
- 圆叶野扁豆
- 喜树皮
- 小扁豆
- 鬣羚角
- 羊胲子
- 绿珊瑚
- 牛巴嘴
- 龙脷叶
- 药用倒提壶
- 条叶垂头菊
- 狭叶竹节参
- 向日葵壳
- 沼生柳叶菜
- 龙江风毛菊
- 香叶天竹葵
- 长毛香科科
- 雪猪骨
- 测试
- 泥鳅
- 白矾
- 鲜黄连
- 羊皮
- 牛齿
- 亚乎奴
- 鹿肾
- 蘡薁
- 梨果仙人掌
- 刺苞南蛇藤果
- 柴胡叶链荚豆
- 小花老鼠簕果
- 老鸦糊
- 萤火
- 白英
- 鹈鹕油
- 雀瓮
- 苋实
- 羊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