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兰肉桂
《*辞典》:锡兰肉桂
拼音注音
Xī Lán Ròu Guì
英文名
Caylon Cinnamon Bark
来源
为樟科植物锡兰肉桂Cinnamomum zeylanicum B1.的树皮。秋季剥取,阴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可达10m。幼枝略为四棱形,灰色而具白斑。叶革质或近革质,通常对生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下面呈蜂窝状;叶柄长2cm,无毛。花序腋生或顶生,长10~20cm,被绢状毛;花黄色,长约6mm,花被裂片外面被灰色微柔毛。果卵形,长1~1.5cm,黑色,果托杯状,具6齿裂,齿端截形或锐尖。花期1~3月,果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热带海拔1000m以下的潮湿地带。我国海南、福建、台湾有栽培。
形状
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,厚约5mm,外表面棕色,有不规则的细纵皱及突起的皮孔;内表面棕色,平坦,划之显油痕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。气香,味微辣。
化学成分
含挥发油,油中含桂皮醛(cinnamaldehyde)、丁香酚(eugenol)等,并含鞣质及粘液质。
功能主治
与肉桂类同。
备注
主产于斯里兰卡的“锡兰桂皮”系锡兰肉桂的内皮,常10~40薄片重叠卷成细长筒状或双筒状,每片厚约0.5mm,外表面黄棕色,平滑,有波状纵线纹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藤
- 麻鱼胆
- 地骷髅
- 鳖卵
- 野苎麻
- 马蔺子
- 大籽蒿
- 马蹄金
- 芦子兰
- 山矾
- 马蔺叶
- 山芹
- 独蕨箕
- 蛤蜊肉
- 铁精
- 榉树叶
- 问题特
- 蟹爪
- 紫玉盘
- 女儿茶
- 石鮅鱼
- 麻柳叶
- 马蹄甲
- 蒺藜根
- 蒲儿根
- 预知子
- 麻牛膝
- 鳗鲡鱼
- 锅焦
- 麻鱼肉
- 蚌肉
- 卷丹
- 马鬐膏
- 青蟹
- 兔子毛
- 白侧耳
- 马瓞儿
- 薄荷油
- 生漆
- 甜瓜
- 水芹
- 蓖麻蚕
- 血叶兰
- 杯苋
- 西番莲
- 绿豆芽
- 聚头蓟
- 野木瓜
- 血沟丹
- 瓜馥木
- 五叶泡
- 血当归
- 西藏圆柏
- 西藏桃叶珊瑚叶
- 西藏点地梅
- 西藏花木通
- 西藏桃叶珊瑚根
- 苦白蹄
- 西藏水黄连
- 花姬蛙
- 獭子树
- 大瓦韦
- 铁力木
- 麻黄
- 鹿蹄草
- 苹果
- 薜荔果
- 蓬蘽
- 西藏鸡爪草花
- 南苜蓿
- 西藏土连翘
- 马蹄蕨
- 老虎耳
- 血竭
- 大乌泡
- 西藏凤仙花
- 马肋巴
- 伞杨
- 地牯牛
- 一把伞
- 杏枝
- 鱼虱子
- 马蹄根
- 消石
- 十萼茄
- 普洱茶
- 雀翘
- 银鲛
- 紫金皮
- 蒺藜花
- 马骨节
- 升麻
- 鸡肠
- 土玉桂
- 橙皮
- 马蹄草
- 独一味
- 挖耳草
- 茸草
- 台湾千金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