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酸模
《中华本草》:西藏酸模
拼音注音
Xī Zànɡ Suān Mó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西藏酸模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mex patientia L.subsp.tibeticus(Reich.f.) Reich.f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高80-120cm。基生叶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20-30cm,宽4-7cm,顶端圆钝或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极少近心形;托叶鞘筒状,膜质,长2-4cm。圆锥花序,大型,顶生或腋生;花两性,花梗细弱,中下部具关节;花被片6,排成2轮,内轮花被片果时增大,宽卵形,膜质,长4.5-6mm,宽4-5mm,顶端尖,基部心形,全缘,一部或全部瘤状突起;雄蕊6;柱头3,画笔状。瘦果卵形,具3棱,长约3mm,褐色,有光泽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600-4000m的田边、路旁。资源分布:我国西藏有分布。
形状
性状鉴别 类圆锥形或圆柱形,长7-11cm,直径达3cm。根头顶端有茎基残痕,周围并可见棕黑色圆点状突起的须根痕,排列成环节状。根表面黄灰色,具纵皱纹及散在的须根痕。质坚韧,难折断,断面纤维性。气微,味苦。
化学成分
西藏酸模的根及根茎含尼泊尔羊蹄素(nepodin)及由大黄素(emodin)、大黄素甲醚(physcion)、大黄酚(chrysophanol)组成的游离型和结合型的蒽醌,其中结合型占0.80%,游离型占0.24%,总蒽醌为1.04%。
性味
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通便;凉血止血;杀虫止痒。主热结便秘;吐血;衄血;便血;疥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常山
- 台湾泡桐
- 西藏马先蒿
- 草威灵
- 血见愁
- 臭藿香
- 西南鹅掌柴
- 西藏野樱桃
- 象皮木
- 臭油果
- 西藏桃叶珊瑚果
- 西藏鸡爪草
- 白粉藤
- 赤小豆
- 百药煎
- 羊肌藤
- 糙叶五加
- 夜来香
- 岩石松
- 土中闻
- 咸虾花
- 小黄断肠草
- 百花锦蛇
- 狭叶垂头菊
- 臭冷杉
- 文殊兰果
- 川防风
- 野棉花根
- 川滇桤木
- 篦子三尖杉
- 云锦杜鹃
- 唐古特青兰
- 杏叶防风
- 台湾海棠
- 唐古特青兰苗
- 藏报春花
- 寻骨风
- 紫花络石
- 台湾泡桐叶
- 元宝草
- 大黄花
- 土常山
- 团花龙船花
- 大毛红花
- 落霜红
- 粗糙凤尾蕨
- 金色狗尾草
- 白果槲寄生
- 粗叶卷柏
- 沙蓬
- 丝瓜叶
- 金腰
- 土大香
- 草贝母
- 草本威灵仙
- 土木香
- 土一枝蒿
- 兔血
- 大皂角
- 土人参
- 土当归
- 土玉桂
- 唐松草
- 兔儿风
- 土瓜
- 台湾榕
- 兔脑
- 土丹参
- 莿(木冬)
- 白蝶花
- 栀子叶
- 土千年健叶
- 蜘蛛草
- 茎花来江藤
- 土八角
- 土半夏
- 兔骨
- 藏三七
- 吐烟花
- 糙叶树
- 翅卫矛
- 草豆蔻
- 紫茉莉子
- 白花草
- 土桂皮
- 茸草
- 杯苋
- 台湾千金藤
- 草血竭
- 紫荆果
- 兔子毛
- 同形鳞毛蕨
- 土牡蛎
- 莼
- 土丁桂
- 长梗玄参
- 陈皮
- 脆骨风
- 赤麻
- 白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