秧鸡
《中华本草》:秧鸡
拼音注音
Yānɡ Jī
别名
水鸡、秋鸡
英文名
Rail
出处
出自汪颖《食物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秧鸡科动物秧鸡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llus apuaticus(Linnaeus)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捉,捕后,除去羽毛及内脏,取肉用。
原形态
秧鸡,体长约30cm。头小;颈长。上体羽毛暗灰褐色,带黑色斑纹,头部斑纹尤为显着。两翼表面大半灰褐。下体褐色,两腋具白斑;肛周和尾下覆羽黑白相同,羽端白色。胫羽黑而有白色横斑。嘴黑褐,下嘴基部较淡。脚棕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沼泽或近水草丛中,单个或成对活动,步行快速,不善高飞。性畏人。以水生昆虫、蚯蚓、植物嫩芽为食。资源分布:繁殖于我国东北和河北一带,迁福建、广东一带越冬。
化学成分
肉含蛋白质(protein),肽类(peptides),氨基酸(amino acid),脂类(lipid)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大肠经
功能主治
解毒杀虫;补中益气。主蚁瘘;脾胃虚弱;食欲不振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50-100g。
各家论述
汪颖《食物本草》:治蚁瘘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秧鸡
拼音注音
Yānɡ Jī
别名
水鸡,秋鸡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。
出处
汪颖《食物本草》
来源
为秧鸡科动物秧鸡的肉。
原形态
体长约30厘米。头小:嘴比头长,基部赤色,先端淡黑。颈长;上体羽毛暗灰褐色,带黑色斑纹,头部斑纹尤为显着。两翼表面大半灰褐,下体褐色,两腋具白斑;肛周和尾下覆羽黑白相间,羽端白色。脚带赤褐色,前趾颇长,约与嘴等长,趾无蹼。
栖息沼泽或近水草丛中。步行快速,不善高飞。食蚯蚓,昆虫、植物嫩芽等。
生境分布
繁殖于我国东北和河北一带,迁福建、广东一带越冬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汪颖《食物本草》:"治蚁瘘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羊七莲
- 铜锤草
- 金牛七
- 扛板归根
- 七筋姑
- 伽蓝菜
- 山荆子
- 山鸢尾
- 杉叶藻
- 槟榔花
- 青荚叶茎髓
- 大九节铃
- 山慈姑叶
- 椆树桑寄生
- 皱叶羊蹄
- 糠油
- 硬叶吊兰
- 云母石
- 野大豆
- 苎麻皮
- 姜叶
- 香叶
- 石通
- 龙齿
- 乌药叶
- 竹叶子
- 茱苓草
- 枳椇叶
- 苎麻叶
- 山黄麻叶
- 蚱蜢
- 山萝卜
- 野棕
- 珍珠
- 针砂
- 山铁树
- 山香
- 滇鸡骨常山
- 滇高良姜
- 山黄麻根
- 山黄豆藤
- 淡竹壳
- 山道年蒿
- 对节叶
- 毒芹根
- 麻雀肉
- 玉带根
- 野前胡
- 山葡萄
- 散血丹
- 墙草
- 七叶莲
- 乌蛇胆
- 鳑魮鱼
- 八楞麻
- 山蓼
- 山苦草
- 灯台树
- 山麻杆
- 山蟹
- 三对节
- 山莴苣
- 山马兰
- 五灵脂
- 山葛薯
- 滴水珠
- 大阳关
- 青鳞鱼
- 爬树龙
- 杜松实
- 千年健
- 千解草
- 山茴芹
- 七星剑
- 山藿香
- 山蛩虫
- 滇白芷
- 山蚂蝗
- 山肉桂
- 鱼香根
- 刻裂紫堇
- 山蒿
- 冬葵根
- 灯心草
- 铜罗汉
- 冬青叶
- 灯笼泡
- 山海螺
- 灯笼草
- 浆包藤
- 全缘凤尾蕨
- 大夜关门根
- 酸叶胶藤
- 独叶一枝枪
- 银线草根
- 千里找根
- 单花山竹子
- 白千层叶
- 手掌参
- 青海防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