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前胡
《中华本草》:野前胡
拼音注音
Yě Qián Hú
别名
千年耗子屎、黄风
英文名
Root of Spurless Columbine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无距耧斗菜的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quilegia ecalcarata Maxim.[Semiaquilegia ecalcarata(Maxim.)Sprague et Hutch.]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无距耧斗菜,多年生草本。26-80cm。根圆柱形,外皮深暗褐色。茎直立,上部常分枝,被疏伸展的白色柔毛。基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;叶柄长7-15cm;叶片宽5-12cm,中央小叶楔状倒卵形或扇形,长1.5-3cm,宽与长几相等或稍宽,3深裂或浅裂,裂片有2-3圆齿,侧生小叶斜卵形,不等2裂,上面绿色,无毛,背面粉绿色,有柔毛或无毛;茎生叶形状似基生叶,但较小。单歧聚伞花序,2-6朵,直立或下垂;苞片线形,长4-6mm;花梗纤细,长达6cm,被白色柔毛;花两性;萼片5,花瓣状,紫色,椭圆形,长1-1.4cm,宽4-6mm,先端急尖或钝;花瓣5,直立,瓣片长方状椭圆形,与萼片近等长,宽4-5mm,先端近截形,无距;雄蕊多数,长5-7mm,花药近黑色;退化雄蕊狭披针表;心皮4-5,直立,被柔毛或近无毛。蓇葖果长8-11mm,宿存花柱长3-5mm,被长柔毛。种子倒卵形,长约1.5mm,黑色,表面有凸起的纵棱。花期5-6月,果期6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-3500m的山地林下或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西藏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紫堇块茎碱(corytuberine),木兰花碱(magnoflorine),黄连碱(coptisine)。
性味
平;甘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解表退热;生肌拔毒。主感冒头痛;烂疮;黄水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捣烂敷。
复方
①治黄水疮日久不收口:野前胡根、小米泡叶、郎豆柴叶各等分,晒干为末,菜油调敷。②治烂疮:野前胡适量,加甜酒捣烂,敷患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野前胡
拼音注音
Yě Qián Hú
别名
千年耗子屎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无距耧斗菜的根或全草。秋后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主根较粗长,外皮黑褐色。茎高20~60厘米,疏被短柔毛,常有分枝。基生叶有长柄,为2回3出复叶,小叶倒卵形、扇形或卵形,3裂,裂片具圆齿,上面无毛,下面疏生柔毛或无毛;茎生叶较小。花序有2~6朵花;花梗长达6厘米,有短柔毛;花直径1.5~2.8厘米;萼片5,深紫色,近水平展开,卵形或椭圆形,长1~1.4厘米;花瓣与萼片同色,顶端截形,无距;雄蕊多数,药深绿色,退化雄蕊披针形;心皮4~5,子房上位。蓇葖果长8~11毫米,直立着生,微有毛,成熟后裂开。
生境分布
生于海拔1800~3500米的山地林边。分布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陕西、甘肃和青海。
性味
性平,味甘。
功能主治
生肌拔毒。
复方
①治黄水疮日久不收口:野前胡根、小米泡叶、郎豆柴叶各等分,晒干为末,菜油调敷。
②治烂疮:野前胡适量,加甜酒捣烂,敷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瓶尔小草
- 乌蛇胆
- 五叶薯
- 山茴芹
- 山飘儿草
- 螲蟷
- 芝麻壳
- 鱼香根
- 八楞麻
- 千里找根
- 浆包藤
- 单花山竹子
- 白花穿心莲
- 竹(鼠留)肉
- 白千层叶
- 野菱
- 白云瓜叶
- 铁灯兔耳风
- 酸叶胶藤
- 乌桕根皮
- 冬葵根
- 大阳关
- 大金香炉
- 大夜关门根
- 青稞
- 大火草根
- 青海防风
- 苦良姜
- 对节叶
- 冬青叶
- 阴香根
- 山葛薯
- 七星剑
- 淡竹壳
- 青鳞鱼
- 麦奴
- 千年健
- 山黄菊
- 大黑蒿
- 银线草根
- 麋茸
- 麻花
- 山肉桂
- 山海螺
- 麻雀肉
- 五灵脂
- 山里红
- 山蓼
- 手掌参
- 刻裂紫堇
- 鳑魮鱼
- 蒲桃叶
- 三对节
- 铜罗汉
- 可爱复叶耳蕨
- 玉带根
- 千灵丹
- 七叶莲
- 滇茵陈
- 全缘凤尾蕨
- 墙草
- 滇白芷
- 杜松实
- 滇崖爬藤
- 七叶薯
- 强威生草
- 灯心草
- 滇高良姜
- 千解草
- 独叶一枝枪
- 灯台树
- 灯笼草
- 滇杠柳
- 灯心草根
- 滇常山
- 毒芹根
- 滇丁香
- 滇缅古柯
- 全蝎
- 屈头鸡
- 滇鸡骨常山
- 灯笼泡
- 滴水珠
- 蓬莪术
- 决明子
- 砂仁壳
- 白背叶
- 藤槐
- 峨屏草
- 无患子
- 棕榈叶
- 大木通
- 枳椇根
- 三月泡
- 藤黄
- 胃友果
- 八股绳
- 大飞扬
- 交让木
- 天葵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