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酒花
《中华本草》:野酒花
拼音注音
Yě Jiǔ Huā
别名
酒花、香蛇麻、啤酒花、蛇麻、忽布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华忽布的未成熟带花果穗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umulus lupulus L.Var.Cordifolius(Miq。) Maxim.[H.cordifolius Miq.」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,阴干或烘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质藤本,长4-6cm。全株被倒生短刺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4-8cm,有钩刺;叶片轮廓卵圆状,3-5裂,稀7裂着生花序枝上的叶不分裂,长、宽各5-13cm,先端尖,基部心形,上面粗糙,密被短刺毛,下面疏生腺点,脉上有粗毛,边缘有锯齿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圆锥形,大型,长10-20cm;雄花小,花被片5,雄蕊5,淡黄色;雌花每2朵生于同一苞片的腋部,苞片覆瓦状排列,组成近圆形的短穗花序,着生于叶腋,稍下垂,具细长梗。果穗球形,宿存苞片内面基部有芳香腺点,于花后增大。瘦果扁圆形,被黄色腺点。花期8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000m的山区沟谷底部或稀疏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浙江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性苦;性平
功能主治
健脾;安神;抗痨;利尿。主消化不;不思饮食;癔病;失眠;痨嗽;膀胱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8g;或泡开水代茶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野酒花
拼音注音
Yě Jiǔ Huā
别名
酒花、香蛇麻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桑科植物华忽布的花。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,阴干或烘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质藤本,高4~6米,具倒生刺毛。叶对生,轮廓卵圆状,3~5深裂,稀7裂,长5~13厘米,先端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锯齿,具长柄,表面粗糙;生花序枝上的叶较小,不分裂。雌雄异株,雄花序圆锥状,大型;雌花序短穗状,卵圆形,稍下垂,具细长梗,淡黄绿色,结果时呈球形;苞片内面基部有芳香腺点,于花后增大。瘦果扁圆形,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低山或中山区的沟底或稀疏灌丛中。分布河北、山西、浙江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味苦,性平。
功能主治
健胃,镇静,抗结核。治消化不良,不思饮食,瘴病,失眠,结核病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6钱;或泡开水代茶饮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樱花
- 淫羊藿
- 龙脑膏香
- 鹿胎
- 菟丝子
- 尖头蚱蜢
- 獭胆
- 螳螂跌打
- 鹿耳翎根
- 太白花
- 鸭脚板草
- 鸬鹚翅羽
- 章鱼
- 天蓝苜蓿
- 天南星
- 楤木根
- 松叶
- 松毛火绒草
- 松油
- 家麻树
- 鸭脚黄连
- 鱼鳔
- 苦地胆
- 水冬瓜根
- 山猫儿
- 水泽兰
- 锥栗果壳
- 栘依果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尖尾风
- 大叶狼豆柴叶
- 野花椒
- 江篱
- 五倍子苗
- 月见草油
- 万寿菊叶
- 玉簪花
- 剪刀草
- 苦葛根
- 瓢瓜
- 翁波
- 鲥鱼
- 水芋
- 括金板
- 井边茜
- 梧桐花
- 宽尾石韦
- 青葙花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牙痈草
- 蒲葵子
- 大理菊
- 柿根
- 竹林标
- 九节菖蒲
- 豆根木蓝
- 青头雀
- 楹树
- 水底龙
- 山牛蒡
- 山紫菀
- 山牡丹
- 山牛毛毡
- 水白蜡树皮
- 山橿根
- 山皮条
- 水冬瓜花
- 柿霜
- 桑耳
- 葫芦藓
- 水芙蓉
- 杉木油
- 桑芽
- 山白菊
- 山芙蓉
- 树甘草
- 水田碎米荠
- 水杨梅
- 水杨根
- 桑白皮
- 山枇杷
- 雉
- 梭子蟹
- 酸石榴
- 水牛尾
- 水苦荬果实
- 桫拉木
- 水枇杷叶
- 山柳菊
- 尖子木
- 松蒿
- 鱼香草
- 倒提壶
- 蜘蛛网
- 蒲州豉
- 野席草
- 酸枣肉
- 山萝花
- 油头草
- 野牡丹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