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牛蒡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牛蒡
别名
乌苏里风毛菊
来源
菊科山牛蒡Saussurea ussuriensis Maxim.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东北、华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祛寒,散瘀,镇痛。主治感冒头痛,关节痛,劳伤。
用法用量
泡酒或水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山牛蒡
拼音注音
Shān Niú Bà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乌苏里风毛菊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ussurea ussuriensis Maxim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,洗净,晾干。
原形态
乌苏里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根状茎匍匐。茎直立、被疏柔毛或几无毛。基生叶在花期生存,与下部叶同样具长叶柄;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7-15cm,宽5-7cm,先端长或短渐尖,基部心形或戟形,常羽状分裂,边缘粗锯齿,上面及边缘有糙短毛,下面无毛;上部叶无柄或几无柄,披针形或卵形,先端渐尖,全缘或有浅齿。头状花序多数,在茎和枝顶端,排成伞房状,有短梗,有条形苞叶;总苞片状筒形,长约1cm,总苞片5层,先端及边缘常紫红色,被蛛丝状毛,外层卵形,先端具短尖头,内层条形;花紫红色,长10-12mm。瘦果,长4-5mm;冠毛白色,外层糙毛状,内层羽毛状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野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止痛。主感冒头痛;风寒湿痹;劳伤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浸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紫菀
- 山牡丹
- 山牛毛毡
- 水白蜡树皮
- 山橿根
- 山皮条
- 水冬瓜花
- 柿霜
- 桑耳
- 葫芦藓
- 水芙蓉
- 杉木油
- 桑芽
- 山白菊
- 山芙蓉
- 树甘草
- 水田碎米荠
- 水杨梅
- 水杨根
- 桑白皮
- 山枇杷
- 雉
- 梭子蟹
- 酸石榴
- 水牛尾
- 水苦荬果实
- 桫拉木
- 水枇杷叶
- 山柳菊
- 尖子木
- 松蒿
- 鱼香草
- 倒提壶
- 蜘蛛网
- 蒲州豉
- 野席草
- 酸枣肉
- 山萝花
- 油头草
- 野牡丹根
- 粤万年青
- 淫羊藿根
- 油炸木
- 野猪外肾
- 蓬莱草
- 越王余算
- 昆明鸡血藤
- 野牡丹子
- 霹水草
- 月光花种子
- 萍蓬草子
- 缘毛鸟足兰
- 蒲桃种子
- 苤蓝
- 杨梅树
- 鼍甲
- 片姜黄
- 榆仁酱
- 辟汗草
- 藨草
- 螃蟹脚
- 野樱桃根
- 五蕊寄生
- 昆布
- 炮姜
- 乌蔹莓
- 吴萸叶五加
- 乌鱼蛋
- 苹婆
- 五色梅
- 苹果叶
- 破布草
- 五香血藤
- 咖啡
- 乌鸦胆
- 五香草
- 杨枸花
- 郁李仁
- 乌鸦肉
- 樱桃核
- 异叶米口袋
- 五谷虫
- 益母草
- 乌龙摆尾
- 五脉绿绒蒿花
- 乌当归
- 乌鸡骟
- 玉帘
- 野大豆藤
- 胖树根
- 油茶油
- 叩头虫
- 五气朝阳草
- 野漆树
- 野山芝麻
- 异野芝麻
- 野胡萝卜根
- 粃壳草
- 白狼毒
- 滇肉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