椰子皮
《*辞典》:椰子皮
拼音注音
Yē Zi Pí
出处
《开宝本草》
来源
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根皮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椰子(《海药本草》),又名:胥余(《史记》),胥耶(《汉书》),越王头(《南方草木状》),椰栗(《台湾树木志》)。
乔木,高20~30米,杆直立,不分枝,有轮状叶痕。羽状复叶,常20~30片丛生于茎顶;叶片长3~7米,宽1~1.4米;小叶片线形,革质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花序生自叶腋间,长可达2米;雄花较细小而多,生于花序上部,雌花较大而少,生于花序下部,或雌雄花混生;雄花左右对称,花被3,雄蕊6;雌花花被6,子房3室。核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而略呈三棱,长20~35厘米,径21~24厘米,未热时青绿色,成熟时暗褐棕色,外果皮较薄,中果皮为厚纤维层,内果皮角质,极硬,有3个基生孔迹;种皮薄,衬托着白色的胚乳(即椰肉);胚乳内有一大空腔贮藏浆液。花后一年果熟。
本植物的内果皮(椰子壳)、胚乳(椰子瓤)、胚乳中的浆液(椰子浆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热带砂地上或气温较高的河流及溪谷两岸、较湿润的平地。分布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云南(南部)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青蟹肌醇。
药理作用
叶和茎的煎剂及水提取物(加酒精除去沉淀者)对离体豚鼠回肠有兴奋作用,对离体大鼠子宫无明显作用。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有降低血压作用。小鼠腹腔注射煎剂0.1克生药/只,24小时内2只鼠全部死亡。水提取物毒性较小,腹腔注射1克生药/只才引起相同毒性。
性味
《开宝本草》:"苦,平,无毒。"
炮制
《日华子本草》:"入药炙用。"
功能主治
止血,止痛。治鼻衄,胃痛,吐泻。
①《开宝本草》:"止血,疗鼻衄,吐逆霍乱,煮汁服之。"
②《纲目》:"治卒心痛,烧存性,研,以新汲水服一钱。"
③《本草求原》:"治夹阴风寒邪热,煮汁饮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杜仲
- 玉带海雕
- 晕药
- 樱桃叶
- 野梧桐
- 野猪皮
- 蝇虎
- 禹白附
- 榆拟层孔菌
- 野兔脑
- 椰子浆
- 椬梧
- 杨翠木
- 远志
- 鸡屎树
- 苦楝子
- 苦瓜叶
- 青骨藤
- 青兰
- 大发散
- 青竹标
- 苦蓢树
- 无柄卫矛
- 多鳞鳞毛蕨
- 伴蛇莲
- 雀麦米
- 空心苋
- 雀舌豆
- 云朴
- 野鸡草
- 野菊
- 青琅玕
- 庵闾
- 大刺儿菜
- 矮人陀
- 野芫荽
- 青蒿子
- 梧桐
- 八月瓜
- 野麦子
- 青黛
- 望江南
- 银南星
- 苦檀叶
- 苦草
- 苦糖果
- 大叶排草
- 银柴胡
- 大伸筋草
- 无缝珠
- 青蛙
- 一年蓬
- 大叶树萝卜
- 大叶钩藤
- 青桐翠木
- 野苦荬菜
- 猬心肝
- 云母
- 苦楝菌
- 大二郎箭
- 云南柴桂
- 野西瓜苗
- 糠谷老
- 一把篾
- 无花果叶
- 野菱根
- 阴香皮
- 苦木
- 大发表
- 野蘑菇
- 看麦娘
- 野高粱
- 野茄树
- 云南鸡矢藤
- 驱风通
- 大叶骨碎补
- 大叶千里光
- 大叶紫珠
- 尖叶子打虫药
- 僵蚕
- 剪刀股
- 珠芽半枝
- 金挖耳根
- 巨紫堇
- 鸭儿芹
- 二叶舌唇兰
- 榉树
- 鸦跖花
- 角果木叶
- 假蒟子
- 金刚口摆
- 儿茶
- 大叶藤
- 云木香
- 剪夏罗
- 竹鼠肉
- 姜露
- 鹅肉
- 二叶舞鹤草
- 竹叶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