皱叶南蛇藤
《中华本草》:皱叶南蛇藤
拼音注音
Zhòu Yè Nán Shé Ténɡ
别名
南蛇藤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皱叶南蛇藤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lastrus glaucophyllus Rehd.et Wils.var.rugosus(Rehd.etWils.)C.Y.Wu[C.rugosusRehd.et Wils.〕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皱叶南蛇藤 藤状灌木,无毛。叶纸质或坚纸质;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阔楔形,长6-10cm,宽2.5-6.5cm,边缘具圆齿状细锯齿,叶背色绿,不带白粉,背面脉上常被微柔毛,侧脉间小脉平行展开,常成不规则的稍凸起的长方格状。聚伞花序腋生,具短梗或无梗,稀组成长3-6cm的总状花序顶生;小花梗中部具关节,长3-4mm,萼片卵形至圆形,具线状睫毛;花瓣长圆形,先端圆形,浅的啮蚀状,长5mm,宽1-1.5mm;雄蕊与花瓣等长,花丝锥形;雌花萼片突尖,不育雄蕊较萼片短。蒴果卵球状,纯黄色,直径6-8mm,每室具种子2颗。种子椭圆形,长4mm。花期3-6月,果熟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30-2750m的山坡阔叶林中或灌丛中或高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,稀分布于甘肃、湖北、广西、贵州。
性味
辛;苦;凉;有小毒
功能主治
透发麻疹;祛风通络。主小儿麻疹;风湿痹痛;劳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珠芽半支
- 轻粉
- 石上藕
- 钻秆虫
- 铅粉
- 姜三七
- 艾实
- 多花野牡丹
- 玉龙鞭
- 青龙藤
- 苎麻叶
- 紫青藤
- 醉针茅
- 榆荚仁
- 鳝鱼皮
- 竹叶马豆
- 豆瓣绿
- 蜀漆
- 椰子瓤
- 珠兰
- 野花椒根
- 岳桦
- 指甲花叶
- 一支箭
- 柠条籽
- 鸡爪簕
- 蜈蚣藤
- 重叶莲
- 玉蜀黍根
- 昂天莲
- 霜红藤
- 碱花
- 金橘核
- 竹柏
- 三角咪
- 三花枪刀药
- 伤寒头
- 朱砂莲
- 三叶金锦香
- 铁棒锤
- 尖苞柊叶根
- 柘木
- 鸡冠参
- 通脱木花上粉
- 中南星
- 枣槟榔
- 掌羽凤尾蕨
- 斩龙剑
- 总序绿绒蒿
- 帚菌
- 柘木白皮
- 碗花草
- 鸡腿蘑
- 野升麻
- 马铃薯
- 猫脚印
- 牛毛七
- 苦芺
- 珍珠梅
- 云南莲座蕨
- 羊吊钟
- 苦檀子
- 油棕根
- 月桂叶
- 碗花草根
- 都拉
- 硬枝黑锁梅
- 野毛金莲
- 油茶根皮
- 鹰不扑
- 野海椒
- 三股筋
- 三头灯心草
- 书带蕨
- 三叶铜钱草
- 丝线吊芙蓉
- 三爪龙
- 肾炎草
- 丝瓜
- 神香草
- 上石田螺
- 三叶委陵菜
- 蓑草
- 苣荬菜
- 鸡爪枝皮
- 苏合香
- 浆果苋
- 尖萼厚皮香
- 鸡骨柴
- 江南地不容
- 三叶豆
- 驹胞衣
- 荠菜
- 建砂仁
- 尖耳贯众
- 穗花杉根
- 砂生槐
- 蕨根
- 野马追
- 象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