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玉簪根
《中华本草》:紫玉簪根
拼音注音
Zǐ Yù Zān Gēn
别名
红玉簪花头
英文名
rhizome of Blue plantainlily
出处
出自《品汇精要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紫萼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osta ventricosa (Salisb.) Stearn[Bryocles ventricosa Salisb.;Hosta coerulea Tratt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紫玉簪,多年生草本。叶基生;柄长14-42cm,两边具翅;叶片卵形至卵圆形,长10-17cm,宽6.5-7cm,基部心形,具5-9对拱形平行的侧脉。花葶从叶丛中抽出,具1枚膜质的苞片状叶,后者长卵形,长1.3-4cm(多数长2-2.5cm)。总状花序,花梗长6-8mm,基部具膜质卵形苞片,苞片长于花梗,稀稍短于花梗;花紫色或淡紫色;花被筒下部细,长1-1.5cm,上部膨大成钟形,与下部近于等长,直径2-3cm;花被裂片6,长椭圆形,长1.5-1.8cm,宽8-9mm;雄蕊着生于花被筒基部,伸出花被筒外。蒴果圆柱形,长2-4.5cm,先端具细尖;种子黑色。花、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下的阴湿地区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化东、中南、西南、陕西、河北。各地多有栽培。也有野生。
性味
苦;辛;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散瘀止痛;止血;下骨鲠。主咽喉肿痛;痈肿疮疡;跌打损伤;胃痛;牙痛;吐血;崩漏;骨鲠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倍量。外用:适量,捣敷
注意
《普济方》:“不可近牙龈。”
复方
①治胃痛: 石玉簪根、红牛膝、牛毛纲辛各二钱。煎酒服,每日早晚空腹时各服一次。 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②治各种骨卡喉: 鲜紫玉簪根二至三钱。捣烂,温开水送服。 (《江西草药》)③治跌打损伤: 紫玉簪根二两,猪瘦肉二两。水炖,服汤食肉。 (《江西草药》)④治红崩白带: 紫玉簪根、二百根各一把。炖肉吃。 (《陕西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品汇精要》:患骨鲠,取根捣汁,以苇筒吹入喉内有效。2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崩症,牙痛。3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理气,止痛。4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吐血,咽喉肿,牙龈痛,化骨鲠,敷痈疽、瘰疬、乳肿。5.《重庆草药》:调气,和血,补虚。治妇女虚弱,红白崩带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紫玉簪根
拼音注音
Zǐ Yù Zān Gēn
别名
红玉簪花头(《重庆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品汇精要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紫玉簪的根茎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紫玉簪"条。
性味
甘苦,平。
①《贵州民间草药》:"味微甘,性温,无毒。"
②《重庆草药》:"味甘微苦,性温平。"
功能主治
治咽喉肿痛,牙痛,胃痛,血崩,带下,痈疽,瘰疬。
①《品汇精要》:"患骨鲠,取根捣汁,以苇筒吹入喉内有效。"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崩症,牙痛。"
③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理气,止痛。"
④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吐血,咽喉肿,牙龈痛,化骨哽,敷痈疽、瘰疬,乳肿。"
⑤《重庆草药》:"调气,和血,补虚。治妇女虚弱,红白崩带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~8钱。
复方
①治胃痛:石玉簪根、红牛膝、牛毛细辛各二钱。煎酒服,每日早晚空腹时各服一次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②治各种骨卡喉:鲜紫玉簪根二至三钱。捣烂,温开水送服。(《江西草药》)
③治跌打损伤:紫玉簪根二两,猪瘦肉二两,水炖,服汤食肉。(《江西草药》)
④治红崩白带:紫玉簪根、二百根各一把。炖肉吃。(《陕西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千屈草
- 紫花一炷香
- 粽粑叶
- 紫弹树根皮
- 全毛悬钩子
- 紫楠根
- 紫茉莉根
- 紫草茸
- 紫荆木
- 铁破锣
- 浙地黄
- 紫藤子
- 酒酿
- 冬珊瑚
- 粘毛黄花菍
- 大接骨丹
- 金挖耳
- 红木耳
- 紫菜
- 紫金牛
- 大青叶
- 大麻药
- 白木
- 白千层皮
- 大叶桉果
- 猪苓
- 白皮柯
- 东方蝾螈
- 雅红隆
- 鹰嘴爪
- 大叶凤仙花
- 土田七
- 白千层
- 太白针
- 舞草
- 大叶钩藤根
- 云南小草蔻
- 银线草
- 大钱麻
- 苦竹茹
- 丁香根
- 大过山龙
- 大头橐吾
- 云雀
- 定经草
- 青溪鳞毛蕨
- 银毛委陵菜
- 大巢菜
- 大昏鸡头
- 栲栗果壳
- 五叶壁藤
- 断线蕨
- 炮仗筒
- 野丁香
- 野桂皮
- 东北红豆杉
- 屈头鸡根
- 阿利藤
- 阿育魏实
- 石风丹
- 龙珠子
- 三月花
- 青蒿露
- 艾片
- 油鸭
- 油茶
- 无爷藤
- 十大功劳叶
- 莎草
- 莲生桂子花
- 狼喉靥
- 蓝花子
- 裂叶翼首花
- 梓叶
- 朱砂
- 香鼬
- 三果木皮
- 短冠草
- 油菜子油
- 丝瓜子
- 丁茄
- 大红花点地梅
- 棵麻
- 人中白
- 青刺尖
- 大冷水麻
- 铅
- 空心泡
- 大臭黄荆
- 白子菜
- 土连翘
- 白花蛇目睛
- 白苏
- 白桦皮
- 白毛委陵菜
- 软皮树
- 矮子常山
- 大叶青木香
- 大叶接骨藤
- 大叶铁包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