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灵草
《中华本草》:百灵草
拼音注音
Bǎi Línɡ Cǎo
别名
小对节生、出浆藤、云百部、小爬角、小白药、小掰角
英文名
Longstalk Condorvine, Root of Longstalk Condorvine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百灵草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rsdenia longipes W. T. Wang ex Tsinag et P.T.Li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长约1m。主根分叉,侧根发达;除花序外,全株无毛。叶对生,纸质;叶柄长1-2.5cm;叶征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,长5-10cm,宽2-4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;侧脉4-6对,弧形上升,未达叶缘即风结。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,着花10-15朵;总花梗细长,长达10cm;花冠紫蓝色,长达1.2cm,裂片圆状披针形,向右覆盖;副花冠5裂,着生于雄蕊背部,裂征基部有距;花药先端具膜片,高出副花冠;花粉块每室1个,直立;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,无毛,柱头短圆锥状。蓇葖果披针形。种子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。花期2-3月,果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土质肥厚、湿润的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云南西南部。
性味
味甘、微苦、性温、有毒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平喘;活血通络。主风湿痹痛;风湿性心脏病;支气管哮喘;跌打损任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6-15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;或干品研末撒敷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百灵草
拼音注音
Bǎi Línɡ Cǎo
别名
小白药、小对节生、小掰角、长柄牛奶藤
来源
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百灵草Marsdenia longipes W. T. Wang,以根或全株入药。四季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甘、微苦、涩,温。有毒。
毒性
本品有毒,不宜多服。中毒后出现四肢抽搐,除按一般中毒抢救外,可用[b]桤木[/b](水冬瓜树叶)、毛桃子各3~5钱,水煎服;或对症治疗。
功能主治
活血止血,止咳平喘。用于跌打损伤,风湿痛,内出血,支气管炎,哮喘;外用治骨折,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1~2钱;水煎酒引,泡酒或研末吞服。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或研粉撒患处。
注意
忌与花椒、百草霜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百灵草
拼音注音
Bǎi Línɡ Cǎo
别名
小对节生、出浆藤、云百部、小爬角、小白药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萝藦科植物百灵草的全株。全年可采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百灵草又名:长柄牛奶藤。攀援藤本。幼枝与嫩叶生有疏毛,渐脱落无毛。叶披针状长圆形,长达8~11厘米,宽2~3.5厘米,有尾尖,全缘。聚伞花序腋生,花小,浅绿色。角状蓇葖果,两叉状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间疏林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微苦,温,有毒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,补虚平喘。
复方
①治风湿,跌打损伤:百灵草根三至五钱。水煎点酒引或泡酒或炖猪脚服。
②治支气管哮喘,风湿性心脏病,红崩白带:百灵草根二钱。研末,蒸蜂蜜、鸡蛋服。
③治贫血:百灵草根二钱。炖肉服。
④治外伤出血,骨折:鲜百灵草全株捣烂敷患处或研末撒布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川乌
- 台湾三颗针
- 土密树
- 土沙参
- 台蘑
- 川贝母
- 糕菜
- 胡桃仁
- 奶浆柴胡
- 黑骨走马
- 黑血藤
- 贯叶连翘
- 罗汉果
- 红蒿枝
- 狗胆
- 薄叶棘豆
- 刺槐花
- 遍山红
- 驳骨草
- 鲃鱼
- 狗筋蔓
- 老龙皮
- 胡荽子
- 甘草节
- 刺菱
- 桄榔面
- 狗响铃
- 枸橘
- 广枝仁
- 伽果
- 光棍草
- 干岩矸
- 桂花跌打
- 桂叶素馨
- 关公须
- 牛乳
- 刺天茄
- 谷木
- 高山金挖耳
- 山丹
- 水仙桃
- 豌豆
- 冲天果
- 岗梅根
- 广西花点草根
- 老来青
- 老鸦胆叶
- 荔枝草
- 刺梨叶
- 刺竹茹
- 果上叶
- 枸杞叶
- 芭蕉花
- 花荵
- 老鹤草
- 刺梨
- 柑叶
- 唇香草
- 荔枝根
- 菠萝皮
- 刺楸树根
- 老鼠吹箫
- 老熊花
- 老虎俐
- 刺桐叶
- 绿豆叶
- 绿豆花
- 菠萝根叶
- 刺花椒
- 灵砂
- 构树
- 广金钱草
- 葛谷
- 狗骨柴
- 瓜馥木
- 广东金钱草
- 菰
- 橄榄仁
- 狗尾草
- 狗舌草
- 狗尾草子
- 葛上亭长
- 葛粉
- 干旱毛蕨
- 拐枣七
- 狭叶蓬莱葛
- 鳖血
- 狗爪樟
- 甘紫菜
- 串铃草
- 蓖麻
- 红麸杨根
- 女金丹
- 老白花
- 薜荔汁
- 小花清风藤根
- 鸊鷉
- 黄鼠肉
- 地浆
- 太白贝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