苍蝇草
《中华本草》:苍蝇草
拼音注音
Shēnɡ Yinɡ Cǎo
别名
马鞭草。
英文名
root of hancock Indigo, Hancock Indigo
出处
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绢毛木兰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ndigofera hancockii Craib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绢毛木兰 小灌木,高达2m。茎红褐色,幼茎密被白色和褐色平贴丁字毛,后渐无毛,密具皮孔。叶互生;奇数羽状复叶,长约3-6cm,小叶4-8对,对生;叶柄短,基部有托叶;叶片革质,长圆状倒卵形,长7-10mm,宽3.5-6mm,先端钝圆,有小短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均被贴生丁字毛。总状花序胶生,长3-8cm;花萼钟形,外面被毛,先端5裂,裂片三角形;蝶形花紫红色,长约7.5mm;旗瓣长圆形,翼瓣无爪,龙骨瓣先端被毛;雄蕊10,二体;子房无柄,线形,柱头小。荚果线形,直立,长约3cm,内有数颗种子。花期5-8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m左右的山坡林下及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。
性味
苦;微涩;性凉
归经
肺;肝;胃经
功能主治
祛风;泻火;止痛。主齿龈肿痛;跌打损伤;麻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苍蝇草
拼音注音
Cānɡ Yinɡ Cǎo
别名
马鞭草
来源
豆科苍蝇草Indigofera hancockii Craib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、微涩,凉。
功能主治
祛风,消炎,止痛。主治牙龈炎,跌打疼痛,麻疯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苍蝇草
拼音注音
Cānɡ Yinɡ Cǎo
出处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韩氏木蓝的根。全年均可采收,以秋、冬采较好,洗净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小灌木,高100~160厘米。幼茎密生白毛,不久即无毛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,长4~5厘米,有9~17小叶;小叶对生,矩倒卵形,长7~10毫米,阔3.5~6毫米,先端钝圆,基部楔形,全缘,革质,两面被有散生贴附白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约3厘米;花紫色,蝶形,疏生,长7.5毫米;花梗细而短,长不及1.5毫米。荚果直,线形,长3厘米;内有种子数枚。花期春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荒地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苦微涩,凉。
功能主治
祛风,消炎,止痛。治牙龈发炎,跌打疼痛,麻风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菖蒲叶
- 翠雀花
- 葱叶
- 蚕豆叶
- 蚕豆花
- 虫牙药
- 蚕豆茎
- 草木樨
- 蚕沙
- 藏菖蒲
- 虫笋
- 蝉花
- 草地早熟禾
- 虫实
- 虫白蜡
- 紫藿香
- 蚕茧
- 鸱头
- 粗梗黄堇
- 蚕茧草
- 菜头肾
- 粗灰钉
- 草本三角枫
- 茶绒
- 葱汁
- 粗叶悬钩子
- 缠竹黄
- 草灵仙
- 蛏壳
- 穿破石
- 菜豆树
- 穿耳菝葜
- 紫玉簪
- 蟾蜍肝
- 赤小豆
- 车前
- 紫荆皮
- 长刺卫矛
- 粘毛鼠尾草果
- 车前草
- 蟾皮
- 藏羚角
- 苍耳子
- 穿根藤
- 豉汁
- 粗叶木
- 臭黄荆根
- 草本威灵仙
- 臭草
- 粗榧子
- 臭蒿
- 翅子木
- 粗榧根
- 茶子心
- 草独活
- 臭茉莉
- 臭牡丹
- 臭菘
- 蚕退纸
- 茶子饼
- 草石蚕
- 臭节草
- 粗黄草
- 臭矢菜
- 臭梧桐
- 草龙根
- 草苁蓉
- 臭黄荆子
- 臭牡丹根
- 臭黄荆
- 臭节草根
- 臭山牛蒡
- 粗毛鳞盖蕨
- 臭梧桐花
- 粗腿羊肚菜
- 臭黄荆叶
- 臭常山
- 茺蔚子
- 藏菌陈
- 臭威灵
- 臭灵丹
- 大叶熊巴掌
- 新疆一支蒿
- 茳芒决明
- 樗鸡
- 虉草
- 席草
- 慈姑叶
- 砗磲
- 磁石
- 犀角
- 信石
- 小蓟
- 朝鲜梾木枝
- 星毛羊奶子
- 小果野葡萄藤
- 川山橙果
- 川山橙根
- 柽乳
- 慈竹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