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白鱼鳞松
《中华本草》:长白鱼鳞松
拼音注音
Chánɡ Bái Yú Lín Sōnɡ
别名
鱼鳞松、鱼鳞云杉、白松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松科植物长白鱼鳞云杉的叶、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cea jezoensis Carr.var.ko-marrovii(V.Vassil.)Cheng et L.K.Fu[P .komarovii V.Vas-sil.]采收和储藏:叶、树皮全年可采集,制成蒸馏液用。
原形态
乔木,高20-40m,胸围达1m。树皮灰色,裂成鳞状块片。一年生枝黄色、淡黄色或黄褐色,微有光泽;冬芽圆锥形或卵状圆锥形,芽鳞排列疏松,小枝有木钉状叶枕。叶条形,直或微弯曲,长1-2cm,宽1.2-1.8mm,先端微钝,上面有2条淡白色气孔带,下面光绿色,无气孔带。球花单性,雌雄同株,球果单生枝顶,下垂,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熟时淡褐色或褐色,长3-4cm,径2-2.2cm;种鳞薄,排列疏松,中部种鳞菱状卵形,先端圆,边缘有不规则的小缺齿;苞鳞卵状矩圆形,长约3mm,先端有短尖头或圆。种子近倒卵圆形,连翅长7-8.5mm,花期4-5月,球果9-10月成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900m的灰化土或棕色森林地带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扁平,条形,长1-2cm,宽1.5-2mm,先端微钝,上面有2条粉白色气孔线,下面绿色,光滑,无气孔线。树皮暗褐色,老时灰色,鳞状剥裂,气微。叶味淡;树皮味微苦、涩。
化学成分
干叶含挥发油0.66%和黄酮。油中含蒎烯(pinene)11%,石竹烯(caryophllene)24%和龙脑(borneol)。 树皮中的蜡状物质中含二十四烷酸(lignoceric acid)15.5%,二十四烷醇(lignoceryl alcohol)7.5%和谷甾醇(sitosterol)1%。尚含鞣质3.9%-8.3%。
功能主治
止咳;化痰;平喘。主气管炎;咳嗽痰喘
用法用量
内服:蒸馏液,少量服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赤芍药
- 长年兰
- 鹰头
- 紫荆根皮
- 八仙草
- 鸭涎
- 竹叶参
- 紫泡
- 紫芋
- 雌黄
- 紫芝
- 紫珠
- 长圆叶艾纳香
- 长柄蕗蕨
- 紫堇
- 紫桔梗
- 小狮子
- 镰形棘豆
- 小狗脊
- 野辣子
- 篦子草
- 莱菔叶
- 牛角(角思)
- 楝花
- 骆驼蹄草
- 牛角三七
- 鸟不企
- 裂叶秋海棠
- 白首乌
- 牛骨
- 莲花
- 连香树
- 螺蛳
- 裂叶崖角藤
- 骆驼蹄瓣
- 白骨走马
- 百味叶
- 百舌鸟
- 白蒿花
- 白龙穿彩
- 白鬼笔
- 白鸡肫
- 白鹅膏
- 白苣
- 白苏子
- 云锦杜鹃
- 丁蛎
- 冬葵子
- 大麦醋糟
- 大鳞毛蕨
- 照山白
- 云南红豆蔻
- 大叶藻
- 野辣烟
- 云南红豆蔻果
- 大花卫矛果
- 樟树叶
- 白茎鸦葱
- 百解马兜铃
- 白花蛇舌草
- 百味参
- 白山蓼
- 白暨豚
- 百里香叶杜鹃
- 绒毛粉背蕨
- 百里香
- 白鸡屎藤
- 南五味子
- 蓬子菜
- 大雪上一枝蒿
- 白粉蕨
- 一枝蒿
- 东菊
- 香槐
- 细叶刺针草
- 鹿髓
- 龙眼壳
- 原蚕子
- 锡矿
- 小青
- 牛耳散血草
- 圆叶千金藤
- 铃兰
- 田菁
- 柘耳
- 鹿梨
- 孜然
- 玄台
- 龙葵子
- 鹿头肉
- 腰骨藤
- 芫荽
- 离根香
- 原羚角
- 原蚕蛾
- 铃当子
- 香港四照花
- 柞木皮
- 辣蓼草
- 棱枝槲寄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