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骨
《中华本草》:牛骨
拼音注音
Niú Gǔ
别名
牛、水牛
英文名
Ox bone, Water Buffalo bon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骼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.Bubalusbubali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宰牛时或加工牛肉时留下骨骼,去净列肉,烘干或晾干备用。
原形态
1.黄牛,体第1.5-2m,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。体格强壮结实,头大额广,鼻阔口大,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,基间皮肤硬而光滑,无毛,称为鼻镜。眼、耳都较大。头上有角1对,左右分开,角之长短、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,中空,内有骨质角髓。四肢匀称,4路,均有蹄甲,其后方2趾不着地,称悬蹄。尾较长,尾端具丛毛,毛色大部分为黄色,无杂毛掺混。2.角较长大面扁,上有很多任务发纹,颈短,腰腹隆凸。四肢较短,蹄较大。皮厚无汗腺,毛粗而短,体前部较密,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。体色大多灰黑色,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其性格温驯,生长较快。食植物性饲料。资源分布:1.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2.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,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。
形状
性状鉴别,前肢骨:肱骨骨体扭曲,无髁上孔;尺骨、桡骨愈合,尺骨弯曲;掌骨1块,内体长,另一块明显退化。后肝骨:股骨骨体中央圆柱状,远端呈三棱形;胫内发达;腓骨退化;骨1个,内体长,另1退化。髌骨窄长形,上缘宽,下渐尖,内侧有一大隆起,质地坚实而重。前后肢骨断面骨髓腔大。气微膻。
化学成分
牛骨以无机成分为主,其中Ca3(PO4)2约86%,Mg3(P04)2约1%,其它钙盐约7%,氯约0.2%:,氟约0.3%。钙盐有葡糖酸钙(calcium gluconate),甘油磷酸钙(calcium glycerophosphate),泛酸钙(calcium pantothenate)。其有机成分为多种蛋白质,其中内胶原(ossein)构成网络分布于骨中骨胶原一如皮肤中的胶原,与水共煮,则生明胶。牛骨的脂肪含量,因骨的种类而异为12%-20%,构成脂肪的脂肪酸,主要是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及油酸(oleic acid),但也含少量的亚油酸(linoleic acid)等。牛骨的脂肪常集中于骨的髓部。还含C16、C18脂肪酸。
药理作用
1.骨诱导作用新生小牛股骨经粉碎、脱胎、消化和部分脱蛋白后,植入家兔挠骨缺损处,有明显骨诱导作用,如移植单纯异种皮质骨,16星期时可见部分家兔的骨缺损得到完全修复。如异种骨加自身红骨髓一起移植效果更好,术后4星期显示明显骨诱导现象,16星期时多数骨缺损愈合,以异种皮质松质混合骨和自身红骨髓复合移植效果最好。免疫荧光检查显示植骨局部炎症反应轻微,表明移植骨的抗原性很弱。从牛骨制取的骨形发生蛋白(BMP)植入 AKR种系小鼠或C3H种系小鼠股肌均有明显异位骨诱导作用,术后1星期有未分化梭形细胞长久BMP,并增生分化为软骨细胞,术后2星期在软骨内及软骨周围发生骨化,3星期带有骨小梁并内衬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海绵状骨形成,并含有活性增生的骨髓,4星期后骨髓被脂肪组织代替。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,在肥大的软骨细胞周围基质中有I型胶原,这些富含I型胶原的基质由BMP诱生的肥大的软骨细胞产生。从牛脱去矿物质的牛盐酸派提取物中纯化的骨诱导蛋白组分与I型胶原一起植入大鼠胸廓皮,有良好骨诱导作用。由脱矿牛骨提取物中纯化的一种25-kDa同型二聚体蛋白activindA(I)对BMP诱导异位骨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。将I与部分纯化的牛BMP(BMP.2, BMP-3)一同植入大鼠皮下组织,值入后第14人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增强,带有少量软骨的网状骨质广泛形成,表明I在调节骨形成中起重要作用。另有报道,从脱矿骨基质中提取的不完整胶原(atelocollsgen,AC)对牛骨BMP的骨诱导有剂量相关的增强作用。从脱矿牛骨基质提取的成骨素(在新鲜牛骨中含量为 0.03mg/kg),其骨诱导活性远强于BMP。有关骨基质明胶(BMP)和骨形态发生蛋白(BMP)的骨诱导作用,尚可参阅“猪骨”的药理部分。2.其他作用给6-7岁儿童牛骨髓骨粉酥糖,连续3个月,其龋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,而身高、体重的增长也优于对照组,更有减少感冒,使注意力集中,智商卜升等优越性。从牛软骨中提取软骨抗肿瘤组分( CATC),利用3H-TdR掺入法研究其对肿瘤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,当CATC浓度低于1250μg/ml时,对人宫颈癌(Hel-a)细胞和QGY7733肝癌细胞有剂量相关的抑制作用,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QGY7703细胞的抑制作用,而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则有促进作用,当浓度为 313μg/ml时,促进作用最强。但高浓度的 CATC(5000μg/ml)对上述 3种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。CATC对两种肿瘤子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,其中对Hel-a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。此外,CATC对小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。上述实验表明,CATC既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,也能抑制血管生成而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,从而能更充分发挥其抗肿瘤作用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心;肾;大肠经
功能主治
蠲痹;截疟;敛疮。主关节炎;泻痢;疟疾;疳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烧存性入散剂,3-5g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日华子本草》:烧灰,治吐血,鼻洪,崩中、带下,肠风,泻血,水泻。2.《纲目》:治邪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牛骨
拼音注音
Niú Gǔ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骼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烧灰,治吐血,鼻洪,崩中,带下,肠风,泻血,水泻。"
②《纲目》:"治邪疟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烧存性入散剂。外用:烧存性调敷。
复方
①治水谷痢疾:牛骨灰同曲炒,等分,为末,饮服方寸匕。(张文仲)
②治鼻中生疮:牛、狗骨烧灰,以腊月猪脂和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③治疳疮蚀入口鼻:牛骨烧灰,同猪脂涂。(《十便良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莲花
- 连香树
- 螺蛳
- 裂叶崖角藤
- 骆驼蹄瓣
- 白骨走马
- 百味叶
- 百舌鸟
- 白蒿花
- 白龙穿彩
- 白鬼笔
- 白鸡肫
- 白鹅膏
- 白苣
- 白苏子
- 云锦杜鹃
- 丁蛎
- 冬葵子
- 大麦醋糟
- 大鳞毛蕨
- 照山白
- 云南红豆蔻
- 大叶藻
- 野辣烟
- 云南红豆蔻果
- 大花卫矛果
- 樟树叶
- 白茎鸦葱
- 百解马兜铃
- 白花蛇舌草
- 百味参
- 白山蓼
- 白暨豚
- 百里香叶杜鹃
- 绒毛粉背蕨
- 百里香
- 白鸡屎藤
- 南五味子
- 蓬子菜
- 大雪上一枝蒿
- 白粉蕨
- 一枝蒿
- 东菊
- 香槐
- 细叶刺针草
- 鹿髓
- 龙眼壳
- 原蚕子
- 锡矿
- 小青
- 牛耳散血草
- 圆叶千金藤
- 铃兰
- 田菁
- 柘耳
- 鹿梨
- 孜然
- 玄台
- 龙葵子
- 鹿头肉
- 腰骨藤
- 芫荽
- 离根香
- 原羚角
- 原蚕蛾
- 铃当子
- 香港四照花
- 柞木皮
- 辣蓼草
- 棱枝槲寄生
- 狼肉
- 纤齿卫矛
- 籼米
- 羊脂
- 苋菜
- 荨麻
- 小悬钩子
- 芸苔
- 亚香棒虫草
- 小六月寒
- 小倒钩藤
- 小果栀子
- 小旋鸡尾
- 连翘
- 羊舌树
- 小茄
- 鲤鱼
- 露珠香茶菜
- 小獐毛
- 小天冬
- 辣辣菜
- 羊须
- 骡宝
- 咬人狗
- 小白绵参
- 小盘木
- 牛鼻栓
- 芸薹
- 虾
- 蓝猪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