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芋
《中华本草》:紫芋
拼音注音
Zǐ Yù
别名
水芋、野芋子、东南芋、老虎广菜
出处
《新修本草》载:“芋有6种……白芋、真芋、禅芋、紫芋,并毒少,正可蒸煮啖之,又宜冷啖,疗热止渴。”这里所称的紫芋,即为本种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紫芋的块茎及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locasia tonoimo Nakai[C. antiuorum Schottf. Purpurea Maklno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采叶,鲜用或晒干。秋后采挖块茎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紫芋,多年生草本。块茎粗厚。侧生小球茎,倒卵形,表面生褐色须根。叶l-5,由块茎顶端生出,高l-1.2m;叶柄圆柱形,向上渐细,紫褐色;叶片盾状着生,卵状箭形,长40-50cm,宽25-30cm,深绿色,基部具弯缺,侧脉粗壮,边缘波状。花序柄单1,外露部分长12-15cm,粗1cm,先端污绿色,其余与叶柄同色。佛焰苞管部长4.5-7.5cm,粗2-2.7cm,绿色或紫色,向上缢缩;檐部厚,席卷成角状,长19-20cm,金黄色,基部前面张开,长约5cm,粗1.5-2.5cm;肉穗花序单性;基部雌花序长3-4.5cm,粗1.2cm,子房绿色,稍侧向压扁,柱头脐状凸出,黄绿色,4-5浅裂,l室,子房之间杂以棒状不育中性花,黄色,截头;雄花序长3.5-5.7cm,粗6-8mm,雄花黄色;附属器角状,长2cm,粗0.4cm,具细槽纹。花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我国贵州、云南等地有栽培。
性味
味辛;性寒
功能主治
散结消肿;祛风解毒。主乳痈;无名肿毒;荨麻疹;疔疮;口疮;烧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 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泡
- 雌黄
- 紫芝
- 紫珠
- 长圆叶艾纳香
- 长柄蕗蕨
- 紫堇
- 紫桔梗
- 小狮子
- 镰形棘豆
- 小狗脊
- 野辣子
- 篦子草
- 莱菔叶
- 牛角(角思)
- 楝花
- 骆驼蹄草
- 牛角三七
- 鸟不企
- 裂叶秋海棠
- 白首乌
- 牛骨
- 莲花
- 连香树
- 螺蛳
- 裂叶崖角藤
- 骆驼蹄瓣
- 白骨走马
- 百味叶
- 百舌鸟
- 白蒿花
- 白龙穿彩
- 白鬼笔
- 白鸡肫
- 白鹅膏
- 白苣
- 白苏子
- 云锦杜鹃
- 丁蛎
- 冬葵子
- 大麦醋糟
- 大鳞毛蕨
- 照山白
- 云南红豆蔻
- 大叶藻
- 野辣烟
- 云南红豆蔻果
- 大花卫矛果
- 樟树叶
- 白茎鸦葱
- 百解马兜铃
- 白花蛇舌草
- 百味参
- 白山蓼
- 白暨豚
- 百里香叶杜鹃
- 绒毛粉背蕨
- 百里香
- 白鸡屎藤
- 南五味子
- 蓬子菜
- 大雪上一枝蒿
- 白粉蕨
- 一枝蒿
- 东菊
- 香槐
- 细叶刺针草
- 鹿髓
- 龙眼壳
- 原蚕子
- 锡矿
- 小青
- 牛耳散血草
- 圆叶千金藤
- 铃兰
- 田菁
- 柘耳
- 鹿梨
- 孜然
- 玄台
- 龙葵子
- 鹿头肉
- 腰骨藤
- 芫荽
- 离根香
- 原羚角
- 原蚕蛾
- 铃当子
- 香港四照花
- 柞木皮
- 辣蓼草
- 棱枝槲寄生
- 狼肉
- 纤齿卫矛
- 籼米
- 羊脂
- 苋菜
- 荨麻
- 小悬钩子
- 芸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