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红子根
《*辞典》:地红子根
拼音注音
Dì Hónɡ Zǐ Gēn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灰栒子的根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小叶平枝灰栒子,又名:矮红子。
半常绿低矮灌木,高约80厘米。枝横张开展,有平贴短柔毛。单叶互生,或近簇生于短枝末端,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,长3~6毫米,先端圆,有凸尖头,上面亮绿色,无毛,下面有少数平贴的毛。花淡红色,几无柄,1-2朵生于距状短侧枝的顶端;萼筒管形,先端5裂,外被柔毛;花瓣5;雄蕊约15枚;花柱2。梨果状核果,卵形或球形,长约5毫米,熟时红色,内有3核。花期6月。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。分布四川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性凉,味酸涩。
功能主治
清热除湿。
复方
①治下痢腹痛:地红子根五钱,朱砂莲三钱,吴萸子、银花各一钱。煎水服,一日三次,每次半碗。
②治红痢:地红子根一两。煎水服。
③治吐血:地红子根二两。煎水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地红子根
拼音注音
Dì Hónɡ Zǐ Gēn
英文名
Root of Ground Cotoneaster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灰栒子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. Var. Perpusilla Schneid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小叶平枝灰栒子 落叶或半常绿平铺灌木,高不超过50cm。小枝圆柱形,黑褐色。叶互生;叶柄极短,被柔毛;托叶钻形,早落;叶片近圆形或宽楔椭圆形,较小,长6-8mm,先端急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无毛,下面被疏平贴柔毛。花1-2朵;萼筒钟状,内面无毛;萼片三角形,先端急尖,外面微具短柔毛;花瓣直立,倒卵形,先端钝圆,粉红色;雄蕊短于花瓣;花柱离生,短于雄蕊。果实椭圆形,长5-6mm。花期5-6月。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2400m的山岩上或山坡多石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四川、湖北、贵州、陕西等地。
性味
酸、涩;凉
归经
肝、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,除湿,止血,止痛。主痢疾,白带,吐血,痛经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刷子
- 蚂蚁上树
- 冥楂
- 单花鸢尾
- 多叶花椒
- 慕荷
- 地红子
- 白兰花叶
- 点腺过路黄
- 杜茎山
- 芒萁骨根
- 马骨
- 五指毛桃根
- 多斑紫金牛
- 麦斛
- 蒲葵根
- 地黄瓜
- 对叶豆
- 白细辛
- 吊山桃
- 地蜂子
- 多刺绿绒蒿
- 九莲灯
- 独脚乌桕
- 煅石膏
- 大葫芦
- 山苍子叶
- 白石英
- 假木豆
- 地打果树皮
- 马牙贯众
- 倒卵叶五加
- 山银柴胡
- 瑞连草
- 蒲公英
- 山黄瓜
- 淡竹叶
- 铁篱笆
- 大风子油
- 九仙草
- 盘石龟
- 山藤藤果
- 多穗石柯根
- 天香炉
- 倒生莲
- 独叶山兰
- 乌榄核
- 白残花
- 假稻
- 地黄叶
- 堆莴苣
- 地茄子
- 乌蛇卵
-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- 白三七
- 山蒜
- 倒赤伞
- 五除叶
- 滇地黄连
- 丁癸草
- 泽泻实
- 独角莲
- 大茶药根
- 昙花茎
- 明萼草
- 多穗石柯果
- 金凤毛
- 苦竹根
- 金樱子
- 皱叶鼠李
- 桉叶
- 野菊花
- 晚香玉
- 山莓
- 九里香根
- 茅栗叶
- 詹糖香
- 山薄荷
- 聚藻
- 滇常山花
- 乌桕子
- 铁草鞋
- 猪毛草
- 劲直酢浆草
- 拘那花
- 蠘
- 苎麻根
- 桑霜
- 矮地茶
- 鹬肉
- 鸡血
- 鸡肉
- 石蒟
- 鼠李
- 蕨萁
- 鸐雉
- 藕粉
- 鱼狗
- 豆腐
- 石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