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羊藤
《中华本草》:古羊藤
拼音注音
Gǔ Yánɡ Ténɡ
别名
老鸦嘴、毛青才、南苦参、奶藤、马达、红马连鞍、虎阴藤、有毛老鸦嘴、鱼藤、苦参、小暗消
英文名
Root of Griffith Streptocaulon
出处
出自《广西药植图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马连鞍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reptocaulon griffithii Hook. F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木质藤本。具乳汁,茎褐色,有皮孔,老枝被毛渐脱落;枝条叶、花梗、果实均密被棕黄色绒毛。根圆柱状,弯曲,根皮暗棕色,有瘤状突起和给皱纹。叶对生,厚纸质;叶柄长3-7mm;叶征倒卵形至阔椭圆形,长7-15xm,宽3-7cm,中部以上较宽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浅心形,干后灰褐色;侧脉羽状平行。聚伞花序腋生,三歧,阔圆锥状;花序梗和花梗有许我苞片和小苞片;外面密被绒毛;花小,花冠外面黄绿色,内面黄红色,辐状,花冠裂片向历覆盖;副花冠裂片丝状;花粉器内藏有许多四合花粉;子房被柔毛,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。蓇葖果又生,张开成直线,圆柱状,长7-12cm,直径5-7mm;种子先端具长达3cm的白色或淡黄色绢质种毛。花期6-10月果期8至翌年3月。0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野山谷疏林中或路旁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长圆柱形,略弯,上部稍粗,下部渐细,商品多已绿成扁椭圆形片状,直径0.5-2cm,厚2-5mm;较细的根切成长 短不一的段。外皮棕色至暗棕色,有小瘤状凸起和不规则的纵皱纹。制裁硬,不易折断,断面浃整,皮部类白色,稍带粉性,可与木部肃离,木部微黄色,具放射状纹理,导管显着,小孔状。气微,味苦。
性味
苦微甘;凉
归经
脾;肾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散瘀止痛。主感冒发热;痢疾;胃痛;腹痛;跌打瘀痛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;或研末1.5-3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
注意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虚寒者忌用。
各家论述
1.《广西药植图志》:治急慢性肠炎,心胃气痛,红白痢症,外感痧气,蛇伤。2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清热解毒。治热病,疟疾,淋浊,癍痧。3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治感冒发烧,跌打瘀积肿痛,腰腿酸痛,慢性肾炎。
临床应用
《南方主要确·毒植物》:古羊藤,有毒部位:叶和种子。误食它的叶、子引起头晕腹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古羊藤
拼音注音
Gǔ Yánɡ Ténɡ
别名
苦羊藤、南苦参
来源
为萝藤科马连鞍属植物马连鞍Streptoculon griffithii Hook. f.以根入药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晒干用。
性味
苦、微甘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散淤止痛。用于感冒发烧,肠炎,痢疾,胃痛,跌打肿痛,毒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1~2钱。
注意
本品叶和种子有毒,据广西上思、东兴地区反映,误食叶可引起头晕,腹痛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古羊藤
拼音注音
Gǔ Yánɡ Ténɡ
别名
老鸦咀、毛青才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南苦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奶藤、马达、红马连鞍、虎阴藤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,有毛老鸦嘴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广西药植图志》
来源
为萝藦科植物马连鞍的根或叶。全年可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灌木状藤本,有乳汁。茎紫褐色,被锈色柔毛。叶对生,矩圆形至倒卵形,长8~14厘米,宽5~7厘米。基部近心状耳形,两面被锈色柔毛,厚纸质,背面叶脉凸出;叶柄长7毫米。聚伞花序腋生,分叉状,花柄长约4毫米,萼5裂,裂片卵状三角形,长约1毫米,有毛;花冠5深裂,裂片卵形,长约4毫米,外面绿色,内面紫色;副花冠线状,长约3毫米,与花丝基部合生;雄蕊5;子房2室,花柱短,柱头盘状,紫色。蓇葖二歧,广展,深褐色,有黄棕色短柔毛;种子多数,长椭圆形,有白色种毛。花期8~10月。果期10~12月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山谷疏林中或灌木丛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根呈圆柱形,弯曲,表面暗棕色,有小瘤状突起和不规则的纵皱纹。质硬,断面不平,横切面皮部棕色,木部淡黄色,射线纤细,导管显着,呈小孔状。
性味
①《广西药植图志》:"味苦微甘,性凉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苦,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治泄泻,痢疾,疟疾,感冒,胃痛,淋浊。
①《广西药植图志》:"治急慢性肠炎,心胃气痛,红白痢症,外感痧气,蛇伤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清热解毒。治热病,疟疾,淋浊,癍痧。"
③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感冒发烧,跌打瘀积肿痛,腰腿酸痛,慢性肾炎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;或研末(0.5~1钱)。外用:捣敷。
注意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虚寒者忌用。"
复方
①治急慢性肠炎,心胃气痛,外感寒热:古羊藤根,晒干研末。每服五分至一钱,开水送下,日服二次。
②治红白痢症:古羊藤根一两。煎汤冲蜜糖五钱,一天二次分服。
③治毒蛇咬伤:古羊藤生叶二两。捣烂,冲酒二两,绞取酒一两,内服。渣涂敷伤口四周。(①方以下出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
④治溃疡病:古羊藤、山暗册,等量。晒干研粉。每次一克,一日三至四次,内服,疗程一个月。(广西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蓬花
- 芭蕉子
- 芦子兰
- 了哥王子
- 藿香根
- 红胡豆七
- 鹤脑
- 刺海松
- 皋芦
- 鹤肉
- 瓜蒂
- 柠檬皮
- 葫芦叶
- 鹤骨
- 南酸枣
- 黄精
- 蒿雀
- 芦莉草叶
- 虎刺
- 垂柳
- 狗狗秧
- 黄毛山牵牛
- 黄牛毛藓
- 柠条
- 狗肉
- 奶汁树
- 芦茎
- 黄栌根
- 花蚁虫
- 黄花紫堇
- 丽春花
- 藿香露
- 红雀珊瑚
- 胡桃油
- 黄皮果核
- 柠鸡儿
- 豪猪毛刺
- 辉葱
- 光杆琼
- 刺菱
- 狗筋蔓
- 甘草节
- 败火草
- 刺苋菜
- 胡桐泪
- 菠菜子
- 豹皮菇
- 匙叶龙胆
- 红靛
- 红花龙胆
- 丽江黄芩
- 败酱草
- 狗肝
- 瓜子藤
- 甘木通
- 蓖麻油
- 狗牙花
- 刺茶美登木
- 垂丝卫矛果
- 葛蔓
- 刺菱根
- 南山藤
- 红茄苳
- 耧斗菜
- 乱草
- 楠木
- 红花苗
- 了哥王根
- 扭子菜
- 胡萝卜
- 腊瓣花
- 红花青藤
- 羚羊肉
- 莨菪
- 南烛
- 南牡蒿
- 牛伴木
- 红钉耙藤
- 臂形草
- 甘薯
- 豹骨
- 豹药藤
- 刺石榴
- 鼻涕果
- 六月寒
- 胡豆草
- 红鸡踢香根
- 葛藟根
- 狗核树
- 罗勒子
- 刺蒺藜
- 红豆
- 芦竹沥
- 红麸杨
- 红陈艾
- 菠菜
- 葛仙米
- 罗汉松根皮
- 绿萼梅
- 刺黄柏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