苎麻梗
《中华本草》:苎麻梗
拼音注音
Zhù Má Gě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茎或带叶嫩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hmeria nivea(L.)Gaud.[Urtica nivea L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半灌木,高1-2m。茎直立,圆柱形,多分枝,青褐色,密生粗长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11cm;托叶2,分离,早落;叶片宽卵形或卵形,长7-15cm,宽6-12cm,先端渐尖或近尾状,基部宽楔形或截形,边缘密生齿牙,上面绿色,粗糙,并散生疏毛,下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,基出脉3条。花单性,雌雄通常同株;花序呈圆锥状,腋生,长5-10cm,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;雄花小,无花梗,黄白色,花被片4,雄蕊4,有退化雌蕊;雌花淡绿色,簇球形,直径约2mm,花被管状,宿存,花柱1。瘦果小,椭圆形,密生短毛,为宿存花被包裹,内有种子1颗。花期9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在我国河南、山东及陕西以南各地广为栽培,也有野生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有粗毛,体较轻而韧,皮易纵向撕裂,韧性足,断面淡黄色,中央为髓;叶对生,叶片多皱缩或破碎,棱绿色,完整者展平后为宽卵形,长达15cm以上,宽5-10cm,先端渐尖,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有粗齿。基出脉3条,叶背微隆起,两面均有毛。叶柄较长,长达7cm。气微,味微辛、微苦。
性味
甘;微寒
功能主治
散瘀;解毒。主金疮折损;痘疮;痈肿;丹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鱼尾葵叶
- 跌打草
- 鸭胆子
- 鹅掌上黄皮
- 等宽鳞毛蕨
- 苏铁花
- 九翅豆蔻
- 酸角
- 三七草
- 棘豆根
- 鼠尾粟
- 蒴藋
- 豆黄
- 碎密花
- 苏铁蕨
- 景天
- 酱瓜
- 三七花
- 桉树果
- 碎米蕨
- 金爪儿
- 铜骨七
- 角叉菜
- 峨嵋耳蕨
- 砂仁花
- 蛇眼草
- 铁筷子
- 铁色箭
- 马蹄细辛
- 退血草
- 夹蛇龟
- 阿里红
- 石韦根
- 蝶毛菌
- 三分三
- 竹叶榕
- 鸡挂骨草
- 铁鞭草
- 透骨香
- 吉祥草
- 鸭嘴癀
- 假茼蒿
- 铁扫帚
- 金丝藤仲
- 菘菜子
- 卷毛耳草
- 极丽马先蒿
- 九味一枝蒿
- 鸡骨常山
- 尖山橙
- 短瓣女娄菜
- 蒴藋赤子
- 假酸浆
- 穇穗莎草
- 石龙刍根
- 鳙鱼头
- 三台红花
- 峨眉香科
- 金丝杜仲
- 矮脚苦蒿
- 假蒟果穗
- 砂漏芦根
- 剑叶玉簪
- 铜线草
- 铁脚威灵仙叶
- 假香附
- 接骨树皮
- 踏膀药
- 酸模叶橐吾
- 硕苞蔷薇
- 铜脚威灵仙
- 蓍实
- 竹鱼
- 鸡子
- 通天草
- 尖连蕊茶根
- 江西金钱草
- 二裂叶委陵菜
- 鱼草
- 鱼狗
- 鸭胆
- 藕
- 胆矾
- 鹬肉
- 鼋肉
- 雨蛙
- 八哥
- 鸢尾
- 苦芥
- 通骨消茎叶
- 铁
- 走游草
- 峨参
- 矮地茶
- 竹菌
- 鮧鱼尾
- 桉油
- 金槐
- 鲫鱼子
- 铁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