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蹬草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蹬草
拼音注音
Mǎ Dēnɡ Cǎo
别名
过桥草、还阳草、小石韦
英文名
Herb of Sibirica Walking Fern
出处
出自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ptosorus sibiricus Rup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小形植物,高10-20cm。根状茎短,直立,顶部密生狭披针形黑褐色小鳞片。叶簇生,二型,草质,两面无毛;营养叶较短,叶片披针形或矩圆形,长1-2cm,宽5-8mm,钝头或渐尖,基部宽楔形;能育叶有长柄,叶片披针形,长10-15cm,宽5-8mm,先端渐尖,并延伸而着地生根,产生新株。孢子囊群生于网脉的一侧或两侧;囊群盖短条形或矩圆形,膜质,全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2000m的山地林下潮湿的岩石壁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山柰酚-3-葡萄糖-7-鼠李糖甙(kaempferol-3-glucosyl-7-rhamnoside),山柰酚-3,7-二葡萄糖甙(kaempferol-3,7-diglucoside),山柰酚(kaempferol),蔗糖(sucros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咖啡酸(caffeic acid)。
药理作用
1.扩血管作用 100%马蹬草水醇提取液对离体兔耳血管、蟾蜍后肢血管及家兔在体后肢血管均有明显的扩张作用,且较毛冬青强。马蹬草总黄酮对家兔无论全身静脉给药、股动脉直接给药或离体豚鼠冠状血管、离体兔耳血管灌流实验均证明有显着扩张周血管作用,并有对抗去甲肾上腺素作用。2.其他作用 马蹬草总黄酮对离体兔肠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。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抑制作用。3.毒性 100%马蹬草水醇提取液小鼠静注的LD50为1.07g/kg。中毒症状表现为间歇性惊厥,而后麻痹死亡。
性味
淡;平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活血化瘀;止血;解毒。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;偏瘫;子宫出血;外伤出血;神经性皮炎;下肢溃疡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;研末,每次1g,每日3次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马蹬草
拼音注音
Mǎ Dēnɡ Cǎo
别名
过桥草
出处
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的全草。
原形态
小形植物,高10~20厘米。根状茎短,直立,顶部密生狭披针形黑褐色鳞片。叶簇生,二型,草质,两面无毛;营养叶较短,叶片披针形或矩圆形,长1~2厘米,宽5~8毫米,钝头或渐尖,基部宽楔形;能育叶有长柄,叶片披针形,长10~15厘米,宽5~8毫米,先端渐尖.并延伸而着地生根,产生新株。孢子囊群生于网脉的一侧或两侧;囊群盖短条形或矩圆形,膜质,全缘。
生境分布
生于石岩脚下。分布东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及江苏北部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止血,消炎。治外伤出血,子宫出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.5钱;或研末。外用:研末撒敷。
复方
治子宫出血:马蹬草叶三至七片,水煎,打鸡蛋茶喝,轻者一天一次,重者一天二次;或用叶五片,研末,开水冲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碱黄鹌菜
- 苎麻花
- 鷃
- 鸡肉
- 竹叶菜
- 鹅内金
- 鼹鼠
- 鹅
- 鸢翅骨
- 鱼胶
- 珍珠莲
- 竹象鼻虫
- 鱼肠草
- 鹅胆
- 鼬鼠肉
- 鮧鱼尾
- 痄腮树
- 欧活血丹
- 鸡肉参
- 椒目
- 酱头
- 蓟罂粟子
- 聚花风铃草
- 君迁子
- 姜花果实
- 马蝗果
- 节节花
- 粳米
- 食茱萸
- 鸡油菌
- 蛇百子
- 金剪刀
- 戟叶石韦
- 见血住
- 顺地红
- 蓟罂粟
- 鸡肾参
- 蒺藜苗
- 赛葵
- 芥菜
- 蛇葡萄根
- 棘针
- 麝肉
- 渐尖毛蕨
- 蛇根木
- 戟叶瓦韦
- 节节茶
- 接骨紫菀
- 橘皮
- 姜黄草
- 鸡大腿
- 鸡子黄
- 錾菜
- 麻黄根
- 鸡爪草
- 鸡骨香
- 爵床
- 长毛香科科
- 鸡爪乌
- 苣荬菜花
- 麦门冬
- 走茎丹参
- 盾叶薯蓣
- 麻叶荨麻
- 鳝鱼血
- 结血蒿
- 马鞭草
- 紫金莲
- 蛇莓根
- 鸡雪莲
- 紫油木皮
- 紫香薷
- 蛇见怕
- 茳芒
- 鼠尾草
- 蒟酱叶
- 马鬃参
- 紫金龙
- 鲫鱼胆草
- 鸡冠苗
- 荆芥根
- 鲛鲨白
- 酸枣根
- 鼠标蛇
- 箭叶蓼
- 鹈鹕脂油
- 鯮鱼
- 赛莨菪
- 矩镰荚苜蓿
- 黄山梅
- 荆芥叶莸
- 蒟蒻薯叶
- 绢毛石花
- 酸浆菜
- 蜀葵根
- 菊叶三七
- 绛梨木子
- 江珧柱
- 赛番红花
- 矩叶酸藤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