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花堇菜
《中华本草》:黄花堇菜
拼音注音
Huánɡ Huā Jǐn Cài
别名
土细辛、踏膀药、黄花细辛、黄花地丁、小黄药
英文名
Root of delavay violet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堇莱科植物灰叶堇莱的根或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ola delavayi Franch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-25cm。细弱,无毛,通常不分枝,下部无叶;根茎短粗,具多数暗褐色纤维状根。基生叶通常1枚或缺,卵形,长3-4cm,宽约3cm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具波状齿缘,齿端具腺点,具长达7cm的叶柄;茎生叶宽卵形或三角截形;叶柄长0.5-1cm;托叶草质,披针形、长圆形或卵形,全缘或具锯齿。花黄色,由上部叶腑抽出,具长梗;花梗近顶部有2枚线形小苞片;萼片线形,先端尖,基部附属物很短,呈截形;花瓣5,黄色,基部有紫色条纹;距极短,末端钝圆;子房无毛;花柱下部细,上部增粗,柱头2裂,先端圆。蒴果小,卵形或近长圆形,与宿存萼片近等长或稍短。花期6-8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-2800m的山地林缘、草坡、溪谷潮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甘;性温
归经
归肝;脾经
功能主治
温经通络;除湿止痛;消疳健脾。主风湿痹痛;小儿麻痹后遗症;小儿疳积;气虚头晕
用法用量
水服:煎汤,3-6g;或研末,1.5-3g。
复方
①治慢性风湿关节炎: 土细辛一钱。研末,每日二至三次,酒送服。②治小儿麻痹: 土细辛一钱。水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黄花堇菜
拼音注音
Huánɡ Huā Jǐn Cài
别名
土细辛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堇菜科植物灰叶堇菜的根。秋、冬采挖,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宿根蔓生草本,稍有白霜。地下茎短,具多数黑褐色侧根;地上茎细弱,下部无叶,通常不分枝。基生叶1片或缺,卵状心形;茎生叶具柄,厚纸质,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,基部浅心形或截形,边缘具波状锯齿,长1.5~4厘米,上部叶卵状披针形;托叶草质,卵形或矩圆形,长6毫米或较短,有疏粗齿或全缘。花两侧对称;萼片5,条形,顶端尖,有柔毛,基部附器不显着;花瓣5,黄色,距很短,长约1毫米。果小,近矩圆形,直径约5毫米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下溪边、阴湿草地。分布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酸甘,温。
功能主治
温经通络,除湿止痛。
复方
①治慢性风湿关节炎:土细辛一钱。研末,每日二至三次,酒送服。
②治小儿麻痹:土细辛一钱。水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女儿红叶
- 牛嗓管树根
- 葫芦
- 红郎伞
- 茴香茎叶
- 韩信草
- 黄花倒水莲
- 刺玫花
- 红门兰
- 老婆子针线
- 老鸦花藤
- 红走马胎
- 豹子眼睛花
- 刺竹笋
- 娘娘菜
- 饱饭花果
- 薅田藨
- 鲩鱼胆
- 黄花小二仙草
- 花椒
- 蒿枝七
- 花生壳
- 老枪谷根
- 垂盆草
- 吹火筒
- 衡州乌药
- 老头草
- 扭序花
- 花被单
- 霸王鞭
- 虎尾草
- 花楸
- 花血藤
- 老虎耳根
- 红酸杆
- 黄花母根
- 六方藤
- 老鼠竻
- 花叶矮陀陀
- 刺子莞
- 刺玫果
- 黄芫花
- 生瓜
- 花生衣
- 丛枝蓼
- 烧伤藤
- 过山枫
- 红香藤
- 石燕
- 山苏子根
- 松香
- 荷花
- 斑茅花
- 女贞叶
- 石斛露
- 红螺塔
- 实葫芦
- 风化硝
- 千金花
- 术苗
- 七叶仔
- 树花
- 还筒子
- 老枪谷叶
- 红花绿绒蒿
- 芦笋
- 串珠耳叶苔
- 匙叶黄杨
- 红血藤
- 南岭黄檀
- 芭蕉根
- 侧柏叶
- 了哥王
- 红龙
- 罗浮柿根
- 罗伞草
- 催乳藤
- 荜澄茄
- 胡葱子
- 罗星草
- 丽春花果实
- 蓖麻根
- 补骨脂
- 红背桂
- 苞蔷薇根
- 南瓜花
- 薜荔
- 刺藦苓草
- 芦荟
- 菝葜
- 侧子
- 女萎
- 刺莓果根
- 驳骨丹
- 牛口涎
- 豹子眼睛果
- 匙羹藤
- 胡萝卜子
- 刺三甲
- 丽江山慈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