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花獐牙菜
《中华本草》:黄花獐牙菜
拼音注音
Huánɡ Huā Zhānɡ Yá Cài
出处
始载于《青海高原药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植物黄花獐牙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wertia kingii Hook.f.采收和储藏:8~9月采挖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70-100cm。具短根茎。茎粗状,具细条棱,不分枝。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,柄长5-13cm;叶片宽椭圆形,长12-18cm,宽5-9cm,先端钝,基部渐狭,叶脉7-9条,在下面明显突起;茎中上部叶多对,卵状披针形或卵形,长3-10cm,宽0.7-4cm,先端钝或尖,基部钝,无叶柄,离生,连合成筒状抱茎。圆锥状复聚伞花序密生,狭窄,通常有间断,长约25cm,多花;花梗粗壮,不等长,长达3cm;花5数;花萼长为花冠的2/3,卵状披针形,长11-13mm,先端急尖,边缘疏生不整齐的细齿,背面有3-5脉;花冠黄绿色,具蓝色细条纹,裂片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,长1.5-1.7cm,先端钝圆,啮蚀状,其余边缘全缘,基部具2个腺窝,腺窝基部囊状,边缘有流苏状柔毛;雄蕊5,花丝线状钻形,长8-9mm,基部背面有流苏状短毛,花药蓝色,长圆形;子房近无柄,长圆形或卵形,花柱不明显,柱头2裂,裂片长圆形。花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400-3800m的山坡上。资源分布:产我国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凉血止血。主湿热黄疸及血热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,前汤,3~10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味苦、性寒,有清热解毒、止血功能。用于黄疸型肝炎及各种出血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黑萼棘豆
- 黄花仔
- 黄花地锦苗
- 沙松果
- 功劳根
- 光叶地不容
- 沙斑鸡
- 黄茄花根
- 石上柏
- 黄荆叶
- 风叶藤
- 黄颔蛇
- 石胆草
- 山大刀根
- 石茶
- 石上铁角蕨
- 黑壳楠
- 石菖蒲花
- 石萝藤
- 黑阳参
- 功劳子
- 黄练芽
- 黄花菜
- 黄花蒿子
- 黄瓜根
- 光板猫叶草
- 刚毛香茶菜
- 石笔海胆
- 滇南寄生
- 山乌珠叶
- 蜘蛛七
- 豆列当
- 珍珠伞
- 柚树寄生
- 见血封口
- 束花石斛
- 菊花黄连
- 麦麸草
- 龟胆汁
- 蝮蛇皮
- 黄草花
- 肥皂荚
- 黄花忍冬
- 岗松根
- 蜂蜜
- 黑根药
- 黑骨蕨
- 黄药子
- 麻母
- 异株百里香
- 翡翠
- 石莼
- 麋骨
- 商陆叶
- 乌泡刺
- 飞燕草
- 华南铁角蕨
- 石米
- 过山消根
- 黄芽白菜
- 四孢蘑菇
- 石榴根皮
- 沙茴香
- 甜茶藤
- 山壳骨
- 高山栲
- 糖荠
- 鹿角
- 肺形草
- 鳢鱼胆
- 鹿筋
- 水蛭
- 商陆
- 石血
- 田螺壳
- 秃叶红豆树
- 黄荆枝
- 黄疸树
- 棠梨枝叶
- 黎豆
- 黄羊肉
- 高原点地梅
- 古山龙
- 风车儿
- 黄竹参
- 贯众叶溪边蕨
- 光明盐
- 刚毛尖子木
- 腐卑
- 黄藁本
- 山五味子根
- 疏松卷柏
- 黄花香
- 黄芦木
- 中华剑蕨
- 粉霜
- 山吴萸
- 黑节草
- 骨碎补
- 吊兰